为什么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却唯独对金鱼敬而远之?

我国是“吃货”大国,没办法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可不是摆设,一种食材N多种做法,几乎能满足所有人的味蕾,在国外很少有人吃的动物内脏,在我国卤煮一下后竟然卖的比肉都贵,比如猪大肠,因此,我国不是几乎什么都吃,而是几乎能吃的东西我们总是有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吃。满汉全席不过,在“万物皆可吃”的吃货眼中也是有“禁忌”的,比如金鱼,从古至今,吃金鱼的人寥寥无几,而它也作为一种观赏鱼远离了人“罪恶”的大嘴,那么,金鱼也是鱼,为何我们很少吃它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国是“吃货”大国,没办法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可不是摆设,一种食材N多种做法,几乎能满足所有人的味蕾,在国外很少有人吃的动物内脏,在我国卤煮一下后竟然卖的比肉都贵,比如猪大肠,因此,我国不是几乎什么都吃,而是几乎能吃的东西我们总是有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吃。

满汉全席

不过,在“万物皆可吃”的吃货眼中也是有“禁忌”的,比如金鱼,从古至今,吃金鱼的人寥寥无几,而它也作为一种观赏鱼远离了人“罪恶”的大嘴,那么,金鱼也是鱼,为何我们很少吃它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金鱼能吃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因为金鱼是由野生鲫鱼驯化而来的,而鲫鱼是许多钓友最喜欢的鱼之一,而且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鲫鱼汤下奶”的说法和习惯。金鱼和鲫鱼的关系就像是野猪和家猪,显然无论是哪一种从吃本身上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从鲫鱼到金鱼,它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金鱼如今有超过300个不同的品种,它们形态、颜色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于一些金鱼从外观上看已经完全没有了鲫鱼的影子,比如高头、水泡等,当然这些金鱼都是现代人培育的一些品种,是在原始的金鱼基础上,通过人为的筛选而来的。

从目前的记载来看,金鱼最早的出自《山海经》: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这句话的意思是睢水从山上发源之后,向东南流入江水,水里面有许多红颜色的石头,同时有一些长着颜色的鱼。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中也有“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的记载,显然其中的赤鳞鱼就是金鱼了。

从这些记载我们看出,金鱼早就在自然界中进化出来了,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当时金鱼出现的水域底部有许多红颜色的石头,所以,最早的金鱼出现极有可能是一些鲫鱼在特定的环境下进化出了更好的保护色而出现的。

被古人发现以后,这些特别的鱼类就被人捞起放到庭院的水池或者水缸中圈养了起来,由于这些金鱼是在一起养的,所以在繁殖时,它们产生金色后代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经过上千年的人工选育,金鱼彻底的被固定了下来,并且从我国逐渐的走向了全世界,有了数百个不同的品种。

既然金鱼是鲫鱼,为何我们吃鲫鱼却不吃金鱼?

鱼是我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在我国生活着804种淡水鱼类,其中鲤科占比最大,高达77.2%,而鲤科的鱼类几乎没有一种逃过了我们的餐桌,包括鲫鱼,但是作为鲫鱼驯化来的鱼,金鱼却没有被列入食谱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鲫鱼汤

第一:用途。金鱼从野外到进入人类的生活,其主因就是它的颜色比较艳丽,适合观赏,所以它是作为一种观赏鱼进入到人们生活的。这种鱼通常人不会把它跟吃联系到一起,举个简单的例子,金龙和银龙也是观赏鱼,除了拍段子,很少有人会去吃它们,这就是用途不同,带来的差异。

第二:体型。对于鱼,我们似乎不太挑剔,小杂鱼可以油炸,大一点的可以红烧、清蒸,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金鱼却受到了体型的限制。首先,金鱼是由鲫鱼驯化而来的,鲫鱼在野生环境其实能长到1.5斤左右,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金鱼有点特殊,它倒不是长不大,而是在人们的饲养下,它们的死亡率太高,以至于没有给金鱼足够的生长时间,而且上市面上我们能买到的金鱼体型大都比较小。

再加上金鱼往往是成条买的,如果要吃一顿,要至少买个百八十条才够,而能买这些金鱼的钱,我们能买一条大鲤鱼或者草鱼了。

而且我们常见的金鱼除了体型只能算小杂鱼外,它与我们常见的小杂鱼麦穗、小翘嘴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同体型下鳞片更硬更大,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的麻烦,因此,金鱼体型较小,单价较高以及难处理,也是我们很少会去吃金鱼的主要原因。

第三:文化影响。文化能够影响我们对一些动物的看法,比如燕子和喜鹊,作为一种鸟类自古以来燕子和喜鹊就没有进入到人的食谱中,按理说它们比其他鸟类更常见,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因为燕子和喜鹊都被视为“吉祥”的鸟类。

金鱼也是如此,在我国金鱼素有“国鱼”之称,金鱼金色的外表让古人将其视为幸运和财富的代名词,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寺院的水池中会养一些金鱼,而人们去到寺院都会在水池中投入钱币祈福。

之后,随着人们的不断选育,金鱼的体色从金色逐渐的向红色过渡,而红色自古以来就是喜庆的代表,所以受这些文化的影响,金鱼不仅是作为一种观赏鱼,更是被人们视为“幸运和财富”的象征,面对如此多的“头衔”,显然人是不会把金鱼跟吃鱼联系到一起的。

写在最后

金鱼是鲫鱼在特点环境下基因突变形成的,之后被人饲养,进而人工选育,它起源于我国,更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受文化、体型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吃鱼,但却对金鱼敬而远之

当然,在入侵物种猖狂猖狂的今天,国人敬而远之的已经不止是金鱼了,比如清道夫(学名豹纹脂身鲇),它已经从人的鱼缸中跑到了许多水体中(放生所致),但是人们也不会吃它,毕竟它除了长相有些让人没有食欲外,全身硬骨较多,肉少且腥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直奔主题别废话,最讨厌嘚啵嘚啵嘟嘟嘟嘟远远道来凑篇幅。中国人不吃的东西有三大理由:一是有毒或者难吃。有毒的像马钱子、巴豆、闹羊花这些中药不可能出现在餐桌上,当调料都不行。如果出现在你的食物里一定是你得罪人了,而且至少是抱着人家孩子跳井的仇。难吃的像草根树皮树叶这些玩意儿,怎么做都不好吃就不吃了。当然有一些草根树叶是能吃常吃的,但绝大部分都是不到饿死的份儿是不吃的,但凡老百姓吃草根树皮的年景那一定是饿殍遍野了,年轻人问问家里的老人,也许六十年代家里老人试过。第二个就是宗教信仰问题,比如燕子。中国本地宗教是道教,影响很深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咱中国人信教爱迷信,大多数人都会把各种教派混在一起信。燕子就是这么保护下来的,别说吃,捅燕子窝都瞎眼睛,不吉利。别提燕窝,那是南洋人捅的,不是我捅的报应不到我这儿。三是文化崇拜,比如八哥、画眉、百灵这些笼中鸟还有蛐蛐蝈蝈这些阴虫阳虫。这些都是当年八旗子弟的宠物,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个年头养这些的都是文人雅士当然不吃自己的宠物。当然也有附庸风雅的,那也不能吃,传出去让人笑话不是。还有第四个或者不算第四个的理由就是贵:这个我拿不准,因为我周围的吃货经常为了吃都不在乎五花马千金裘了,贵似乎挡不住吃货。听好了,我周围的吃货,我在中间

来来来说金鱼!

我们中国吃货不吃金鱼就是上面三个或者四个理由:

一、有毒或者不好吃。好不好吃不知道,应为以我为核心的一群吃货都没吃过。但是估计不好吃,估计的啊,信不信由你。有病不至于,但是肯定也好不哪去。养过金鱼的都知道金鱼特爱得病,经常各种药水往鱼缸里倒,弄急了还捞出来放高锰酸钾里泡泡,那鱼缸里的水……您爱吃不吃,反正我是想想都恶心。我家里还有一缸金鱼,您要是像吃我连水一起送您炖汤。

二、宗教信仰。金鱼这玩意最早是寺庙放生池养的,最早的放生池在洛阳白马寺,汉代就往里放鲫鱼瓜子。晋代发现金鱼老祖宗也是在放生池里。过了盛唐到宋代金鱼有了雏形,但是也是寺庙放生池里多,那时候扬州寺庙的多放生池多金鱼也多。那就好解释了,吃货们燕子窝都不敢捅谁敢去放生池里捞鱼吃啊?对了,宋高宗赵构这时候也爱上金鱼了,挖了个大池子养金鱼。皇上买马的钱不能花,池子里的鱼一样不能吃。可以肯定的是明清以前没人敢吃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宗教。

三、文化崇拜。转眼到了明末,金鱼的尾巴开始分叉了,而且有的竟然有三叉。金鱼尾巴不都是分叉的吗?不是,明末以前金鱼除了颜色跟鲫鱼还是差不多的,尾巴大变异始于明末。然后清代开始了大发展模式。清代养金鱼才开始产业化。如果说金鱼明代开始“鬻于市”,那清代金鱼产业才是市场化的年代。那时候北京南边有个地方叫金鱼池(解放以后填平了。)那地方真的就是养金鱼的池塘,而且风景优美还有园林建筑,多有骚人墨客汇聚于此,算是五A级景区吧?不知道要不要票。这些文人雅客就是当时养金鱼的主力军。那时候北京街上也有卖小金鱼的,吆喝的就是小金鱼(想听的话去听郭德纲相声)。为什么吆喝小金鱼呢?因为街上买给庶民的金鱼真是小,好品种不让卖,士大夫阶层专供。这时候流行的是提笼架鸟斗蛐蛐养金鱼,但是只限于士大夫和八旗阶层,文人雅士居多。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崇拜文人的(现在被公知毁了),那文人的宠物文人自己不吃庶民能吃吗?好不容易学人家养俩小金鱼还没大个儿是的,咋吃啊?所以明清时期不吃金鱼更多的是文化崇拜。

第四个或者不是第四个原因还是说一下吧。金鱼游进寻常百姓家是解放以后,以前真的是王侯将相堂前案头之物,真贵啊,能不吃还是不吃吧。

我就知道这么多,说的对您点赞,说错了我也不改。

对了,我家那一缸金鱼和水谁要?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