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丞相,而不是让姜维接班?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蜀汉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于蜀汉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蜀汉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于蜀汉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临终之际,他推荐蒋琬作为继任者接任丞相一职,而并非他的得力助手姜维。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诸葛亮推荐蒋琬接任丞相,是因为他认为蒋琬具备更好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蒋琬曾经是诸葛亮的助手,也是蜀汉朝廷的重要官员。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表现出色,被誉为“才干出众,能文善武,用人之妙,若游刃有余”。相比之下,姜维虽然也是蜀汉朝廷的重要将领,但他的政治才能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却不如蒋琬。因此,诸葛亮认为蒋琬更适合接任丞相一职,能够更好地继承他的遗志,稳定蜀汉的政局,推动国家的发展。

其次,诸葛亮推荐蒋琬接任丞相,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姜维的个人野心和政治立场。姜维在蜀汉时期也是一位重要的将领,他曾经对蜀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有过重要的影响。然而,姜维的个人野心和政治立场也让一些人感到担忧。他曾经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发生过争执,并且在蜀汉灭亡后,曾经投降晋朝,引起了不少争议。因此,诸葛亮可能认为,姜维的个人因素可能会影响他在丞相一职上的表现,进而选择了更为可靠的蒋琬。

第三,诸葛亮推荐蒋琬接任丞相,也有可能是出于对蒋琬的感情和信任。诸葛亮和蒋琬是多年的知交好友,他对蒋琬的才干和忠诚非常信任。在他生前,蒋琬也是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为他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因此,诸葛亮选择蒋琬作为接班人,也是出于对他的感情和信任,相信他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继续为蜀汉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总之,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蒋琬接班而不是姜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蒋琬作为继任者接任丞相一职,确实有其优点和优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表现出色,有着才干和政治智慧,能够稳定蜀汉的政局,推动国家的发展。此外,诸葛亮对蒋琬的信任和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蒋琬接任丞相一职最终也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蜀汉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首先纠正一下,蒋琬并没有作过丞相。诸葛亮之后,蜀汉再没有丞相了。

不过,蒋琬确实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为了让蒋琬能顺利接班,诸葛亮预先做了不少工作。

为什么是蒋琬,而不是姜维或其他人呢?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接班?

诸葛亮是特殊的一个,不可以再有什么“诸葛亮第二”了。

由于特殊原因,“政由诸葛,祭则寡人”,诸葛亮成了蜀汉实际上的军政首脑,天子刘禅实际上是完全不掌权的。

显然,这算是刘备去世前,在特殊情况下为诸葛亮“量身定制”的权力体系。诸葛亮之后,再继续这样的权力格局是非常危险的。

不管是已经年近30的刘禅,是无论如何不会允许再出现一个“诸葛亮第二”的。

然而,诸葛亮时期,诸葛亮的丞相府是蜀汉事实上的军政领导机构,如果仓促之间全部还政于刘禅,很容易引起领导层的动荡,不利于蜀汉的稳定发展。

因此,诸葛亮需要的接班人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1、私人权力不可以太强,尤其不可以在军队拥有太强的根基!不然···就是给刘备、刘禅找接班人了。

2、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接替诸葛亮全权处理军政事务,又要有足够的人脉,能够在诸葛亮去世后凝聚人心,维系稳定,以保障蜀汉不出现大动荡。

按照这两个条件,自然就能淘汰掉许多潜在的“接班人”了。

被淘汰的接班候选人

原本,“冀时必当以代亮”的,是魏延。(《三国志.魏延传》)

确实,论及资历、功勋,魏延都是当仁不让的接班人。

魏延自己也是如此自许的。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公开表态:让丞相府的人送丞相尸骨回去就好了,我继续领导大军北伐!

然而,接班人这个事情,不是只有功勋、能力、资历就可以的。

首先,魏延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军权太重。事实也证明,既然他敢在诸葛亮死后公开直接要求统领北伐军,谁又能保证他回头不会一哆嗦把刘禅轰下来呢?

其次,魏延性格孤傲,不但对诸葛亮不满,与其他文武关系也很紧张。

他曾先后与重要文臣刘琰撕逼,把人家斗倒,后又与杨仪撕逼,差点动刀子弄死人家,不单与“知识分子”搞不到一块去,他还“与诸将素不同”,与军中许多将领关系不好。

因此,这个“冀时必当以代亮”的魏延,第一个要被淘汰了。

和魏延撕逼的杨仪,则是另一个候选人。

丞相府中,杨仪与蒋琬同为长史。但杨仪的资历在蒋琬之上,且表现出的才能似乎也高于蒋琬,尤其深入参与军事行动,在军事上的经验也比蒋琬丰富。

诸葛亮去世前,就下令由杨仪领大军回汉中,也一度让杨仪“会错意”了。

然而,杨仪的性情急躁狭窄,不能容人。

诸葛亮在时,以杨仪的才能,自然是好助手。

然而,要独自担任一把手,安定人心,凝聚队伍,杨仪的性格就不行了。

因此,杨仪也被淘汰了。

魏延、杨仪之后,就轮到蒋琬了。

最合适的候选人:蒋琬

蒋琬是最合适的候选人。

首先,蒋琬长时间担任留府长史,除作好后勤工作外,没有参与军事行动,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强。

所以,蒋琬算是一个典型的“文官”了,没有枪杆子基础,翻不了天,只能安安心心作好辅政工作。

其次,蒋琬的性情、人脉,使他能够在诸葛亮去世后很好的凝聚人心,维系蜀汉领导层的稳定。

蒋琬自幼就气度不凡,为人豁达,很得士人之心。

诸葛亮要委任他一些职位时,他曾经先后推荐了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人。

注意:这些人,包含了荆州人士、益州人士、北方人士,可以说,蒋琬与各个派系的士人都有密切关系。

此外,像杨戏这样比较恃才傲物的人讥讽他时,他也能大度容忍。

因此,蒋琬很得蜀中士人之心。

后来,蜀国灭亡,钟会想要拉拢蜀中人士,自立为王,极力拉拢的,除了姜维外,就是蒋琬的儿子蒋斌。

为蒋琬“铺路”

既然蒋琬是最理想的接班人,诸葛亮就做了大量工作,为其“铺路”。

首先,诸葛亮长期以蒋琬为留府长史。

所谓留府长史,就是在诸葛亮出征期间,代丞相处理国内事务。

要知道,当时,诸葛亮的丞相府,事实上就是蜀汉的最高权力机构!

因此,如同“太子监国”一般,蒋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依然可以照常处理丞相府事务,过度衔接几乎没有漏洞。

随即,诸葛亮直接想刘禅秘密阐述了“后事宜以付琬”的意见。

秘密推荐,是最好的“铺路”。

如果早早公开这一想法,蒋琬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引人嫉妒,更有甚者,会引起魏延、杨仪等人的不满,从而影响大局,不利于蒋琬平稳接班。

等到杨仪将军队带回汉中,蒋琬为接班人的决定才公布,杨仪等人虽不满却无计可施,蒋琬得以顺利接班。

最后,替蒋琬找到了稳定接班军队的过度方法。

蒋琬在军中没有根基。

因此,诸葛亮去世后,虽然蒋琬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但实际上,蜀军主力仍在汉中,由国舅吴懿统领。

3年后,吴懿去世,而大将军蒋琬威信已立,才到汉中统领蜀军主力。

可以说,为了能让蒋琬平稳接班,刘禅、诸葛亮都是作了很好的“铺路”工作的。

完美的过度者

事实也证明,蒋琬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诸葛亮去世后,人心浮动。

蒋琬“神守举之,有如平时”,使人心信服、安定。

此后,蒋琬延续诸葛亮时期的政策,维系了蜀汉的稳定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蒋琬是一个关键过度者。

如前所说,诸葛亮之后,蜀汉需要一个贤者辅佐刘禅,但却绝不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蒋琬死后,“禅乃自摄其政”,刘禅亲自摄政(虽然费祎依然地位重要)!

而刘禅能够最终“自摄其政”,正与蒋琬的特点有关。

一件事情,隐藏了这一过程。

蒋琬曾觉得:诸葛亮北伐屡屡无功,主要就是为秦岭所隔。不如顺沔水而下,取上庸,攻荆襄。

因此,蒋琬亲自到汉中,造船练兵,开始准备。

然而,众人觉得不靠谱,后主遂派费祎、姜维前去劝阻。

无奈之下,蒋琬被迫承认错误,调整方略。

由此来看,由于蒋琬在军中根基不足,且确实军事能力有限,很难掌握军队,因此,刘禅得以稳坐钓鱼台,并逐渐为“自摄其政”作好准备!

既能接替诸葛亮稳妥辅政,又不足以威胁皇权,蒋琬当然是最佳过度者!

姜维的定位:接班人的军事辅佐者

姜维虽深得诸葛亮欣赏、重用,但姜维绝不是理想的接班人。相反,对他最理想的安排是:接班人的军事辅佐者。

姜维虽有文武雄才,但却是“凉州上士”。

我们知道,蜀汉的高层,主要由荆州人士把控,而中基层多为益州人士或“东州派”。

要在诸葛亮之后立刻接班,姜维无论是人脉还是资源都明显不足,显然不可能凝聚人心,维系蜀汉的稳定。

同时,当时姜维在军事上的地位,则“恰到好处”地使他成为理想的军事辅佐者。

姜维虽擅长军事,但当时,资历尚浅,不像魏延一样“难制”。

在蒋琬的统一安排下,姜维常率偏师北伐,反而取得了一些小胜。

可以说,在蒋琬、费祎时期,姜维在统一安排下进行北伐,虽未大胜,但至少不伤国本,北伐依然是在相对健康的。

而后来,费祎死后,无人再能压制姜维,姜维北伐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失控,导致国力受损。这个铁一般的事实也表明:姜维是合格的军事辅佐者,却绝不是理想的军政全局领导者!


以蒋琬为接班人,是诸葛亮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考虑。

这是一个能为刘禅及群臣接受的方案,能够在后诸葛亮时代继续维系蜀汉的稳定发展。

姜维虽有文武雄才,但却只是一个理想的军事辅佐者,并不是主持全局的理想人选。

这件事情,诸葛亮的做法显然是明智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