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在三国时期,曹操作为魏国的奠基人和领袖,他的战略和领导能力是魏国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操在打仗时总是亲自出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士气鼓舞:曹操亲自率军出征,可以大大鼓舞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斗志
在三国时期,曹操作为魏国的奠基人和领袖,他的战略和领导能力是魏国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操在打仗时总是亲自出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士气鼓舞:曹操亲自率军出征,可以大大鼓舞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斗志。
- 调动战局:曹操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亲自出征可以随时调整战局,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作战策略,使魏军能够在战场上灵活应对。
- 实际需要:曹操亲自出征也是出于实际需要。在三国时期,统治者需要通过战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曹操所面对的敌人强大而顽强,需要他亲自出征才能确保战争胜利。
总之,曹操亲自出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是他作为魏国领袖的职责和责任,也是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强烈意愿和出色的战略眼光的体现。
从政治角度来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他统一北方的各路豪强,建立魏国,奠定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基础。他的文化修养也相当高深,善于诗词歌赋,文学造诣也颇为深厚。但是,曹操也有权力欲望强烈的一面,常常采取残忍的手段,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从军事角度来看,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有着精湛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制定出恰当的作战计划,善于以少胜多,击败了许多强敌。但是,在一些战争中,曹操也存在过度自信、不容人言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失利和失败。
从文化角度来看,曹操是一位文化人,对文学、历史、音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深刻的见解。他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一位学者,对史书、经史子集等有着很深的研究。他的文化造诣在当时也是相当高的。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修养、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如过于强调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有时采取过于残忍的手段,这些问题也需要被客观地看待和评价。
说曹操,曹操到。这说明曹操跑得快,而且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有大战都喜欢亲自下手,不太愿意麻烦别人。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但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第一,手下大将不给力,不得不亲自出征。
也并不是每战必亲自出征,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派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征讨李傕,夷灭其三族。李傕也是个狠角色,曹操并没有亲征。
类似的情况也很多,顾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分兵征战。
就在同一年,徐州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已经称帝的袁术勾结,派遣高顺、张辽攻打沛城,击败了刘备。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也被高顺打败。
夏侯惇去了不办事,木得办法,曹操只能亲征。曹操一出马,就把吕布给活捉啦,不去能行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攻汉中,驻守大将夏侯渊傻乎乎地带领四百军士离开大营,跑到十五里外的鹿角阵地去修补被刘备攻破的阵地,被黄忠趁机斩杀。
夏侯渊作战非常勇猛,但不太会用兵。曹操多次提醒他,但也没把他教会。曹操木得办法,只好亲自前往汉中前线坐镇指挥。
第二,曹操对手下将领也不是很放心。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东郡太守任上提拔陈宫出仕,并十分信任,委以重任。
就在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时,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入主兖州,致使曹操倾家荡产。不是程昱劝阻,曹操就投靠了袁绍。
像贾诩、张绣这些伙计,咋能让曹操放心呢?曹操走到哪就带到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曹操带着这些将领和谋士出场,自然是战斗力爆棚。但曹操既不放心把他们留在家里,也不放心他们结伙外出哦。
程昱、郭嘉反复提醒曹操,不要放走了刘备。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北上投奔袁绍。曹操一时疏忽,就派遣刘备、朱灵去截杀,结果刘备带着部队就跑到徐州,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反叛曹操。曹操的肠子都悔青啦。
同时,车骑将军、献帝的老丈人董承等人,假借衣带诏搞曹操。谁保证荀彧就不会逮住机会办他吗?还有孔融等一帮伙计在,都是不安定分子,曹操不得不防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曹仁支撑不住,曹操就派遣大将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救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于禁投降。这让曹操非常绝望,他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于禁会投降”。
曹操的嫡系部队是曹氏、夏侯氏子弟,但毕竟能力有限。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五子良将,都是从敌营中投奔而来。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家常便饭。能投靠曹操,也就可能再投靠别人。让他们带领大军外出征战,的确风险很大。
官渡之战最后阶段,曹操处于被动,其手下将领有许多人跟袁绍眉来眼去。在曹操战胜袁绍以后,就发现了许多将领、谋士给袁绍的信。曹操大度,全部烧毁啦。
这些情况,让曹操不得不谨慎,曹操多疑也就情有可原。江湖险恶,不多个心眼哪行哦?
第三,这也说明曹操的驾驭能力高度还不够。
曹操自己本事很大,手下大将不是能力不够,就是不太放心,这决定了每逢大战,曹操必定亲征。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出曹操境界不够,驾驭能力有限。曹操没有一统天下,与之不无关系。
从刘邦与韩信的关系,就看出曹操带领团队的套路,与刘邦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韩信是很可能反叛的,但毕竟没有反叛。这就足以说明刘邦很有一套,证明了他爆棚的掌控力。
如果曹操能够像刘邦那样使用五子良将,其结局就很难说。有可能会被他们害死,但也可能一统天下。
而曹操选择的是亲征,这自然减少了风险,但也没有能够走得更远。
第四,还有一个情况,豹眼在别的问答中说过,那就是曹操在战事失利时,跑起来方便。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掌控了军队,即便战事失败,走到哪里一样继续割据,成为一方诸侯势力。如果将领带着军队跑掉,那就啥也不是啦。
因此,在豹眼看来,曹操每次大战亲征,无非就是将领能力有限,对将领忠诚度没有把握。同时也是曹操管理团队的策略不同,亲征是一种选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与曹操驾驭团队的能力不够及自信心不足有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