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只是军统副局长,那军统局长是谁?
我是食饭,我来回答。戴笠至死也只是军统少将常务副局长,虽然不是正职,实际上戴笠是军统的实际掌控者,局长更多只是挂名性质,并不干预军统日常事务
我是食饭,我来回答。
戴笠至死也只是军统少将常务副局长,虽然不是正职,实际上戴笠是军统的实际掌控者,局长更多只是挂名性质,并不干预军统日常事务。
军统的首任局长陈立夫,纯粹就是挂个名而已。
第二任军统局长是贺耀祖,1949年贺在香港通电起义 ,解放后曾经担任民革中央常委。
贺耀祖之后,军统划归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兼任军统局长。
说起军统,不得不说他的前身。
1932年3月1日说起,蒋介石为加强情报系统的效率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也叫蓝衣社),主要人员有黄埔系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组成。
同年4月,戴笠被任命为负责情报工作的部门“力行社”特务处处长。
戴笠真正的崛起是借助于七年后的著名政治事件“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3日。身在广州的戴笠,突然收到了一份加急密电:据确切悉,12日拂晓,张学良、杨虎城突然发动兵变,叛军包围了华清池,领袖已被挟持到新城大楼,生死不明。
客观地说,蒋介石西安遭软禁之事,戴笠在西北的情报网的确出现问题。虽然有情报显示张学良、杨虎城的军队出现异常调动,但是对于真实意图,戴笠没能捕捉到。
对于这些貌似捕风捉影的猜测,蒋介石不可能放在眼里。如今,领袖被陷西安,负责情报工作的戴笠难辞其咎。
此时的戴笠知道自己完全没了退路,只得放手一搏,用自己的命做了一生中最大的赌注,陪同宋美龄和宋子文一同前去西安与张学良谈判。
当时的气氛非常紧张,由于张学良的情报封锁,蒋介石生死不明,谁也不知道西安的真正目的。宋美龄甚至做了最坏的安排,在前往西安的飞机上,嘱咐身边之人如果发生意外就用枪打死自己。
事实上到了西安,戴笠基本上处于局外人的地位,没有参与任何的谈判,好吃好住地被软禁起来。
他还是给自己写下了遗书:“……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唯未见领袖死不甘心。”
根据事后张学良、蒋鼎文等当事人回忆记录来看,戴笠一直被礼待,离死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别人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蒋介石的确被他的“忠诚”感动了。
一年后,力行社独立,更换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军统”,40岁的戴笠迎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
抗战结束,戴笠的确有些膨胀,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今日军统的地位是建立在蒋介石的信任和放权之下。
军统对外势力日益扩张,在内部数十万军统和武装组织中,只知"戴老板"不识委员长的大有人在,难免引起了蒋介石的不适。
蒋介石再大的信任也是有限的,自始至终,戴笠只是军统局的常务副局长,军衔也只是少将,标准的“高职低配”。
直到戴笠死后两个月,才被追认为中将(死了,升再大的官有啥鸟用)。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面对阳明山感叹:“雨农不死,我们今天也不至于会撤到台湾。”
蒋介石还是错了,他的失败,远不是一个戴笠可以挽回的。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行,怎能不败,国民党的整个系统早已糜烂到根,又怎么是一个戴笠可以拯救。
况且,国民政府的溃烂,戴笠难咎其责。
干这一行,成功者极少有善终,德国的盖世太保希姆莱、前苏联克格勃头子贝利亚,最终都是死于非命,漂亮国联邦调查局长胡佛,曾经让多届漂亮国总统瑟瑟发抖,最后还是神秘地死在家中。
功成不退皆殒身,戴笠同样不会有例外。
戴笠只是黄埔六期的,资历太浅了,其实他一只都是军统局副局长,但是他握有实权,军统局正局长都只是挂名而已。
戴笠时期的军统局局长严格的说有四个人,第一个是陈立夫,也可以说三个人,那么第一个是贺耀祖。当时军事统计调查局在1932年9月份组建,陈立夫是局长,分别设置两个处,一个是党务处,一个是特务处,党务处就是后来的中统,特务处就是后来的军统,真正的军统局是1938年成立的,局长是贺耀祖,挂职的时间比较长,从1938年到1942年,后面是林蔚接任,从1942年到1944年,再后来是钱大均1944年接任。
从陈立夫到贺耀祖,林蔚这些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元老了,资历很深的,即使是钱大均也是中将加上将军衔,以他们的资历担任军统局局长都是绰绰有余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