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风潮,存钱原因也更遥远、更模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会“存钱上瘾”吗?
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人容易变得过度乐观,开个玩笑,如果你还没有醒悟到要从长时段看经济增长。今天推荐钟伟教授的一篇文章,具体细节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我非常认同他对大势的判断
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人容易变得过度乐观,开个玩笑,如果你还没有醒悟到要从长时段看经济增长。今天推荐钟伟教授的一篇文章,具体细节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我非常认同他对大势的判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钟伟教授:
大多数人一直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也就是钱变“毛”了,钱不值钱。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惯性,部分聪明人很少选择银行储蓄,而是尽量选择地产、信托等相对高收益的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全球央行重新回归常态化轨道。我们有可能正迎来一个钱越来越值钱的时期,保持现金类资产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钱变得值钱了,当我们今年反复写下和强调这句话的时候,相信背后会有哄堂大笑。这并不奇怪,在2008年,我们写了个“多少钱才够中国人养老”时,哄笑更多。因为那个文章的结论是,也许大约到2030年,一个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国人,需要积攒一二百万元才够养老,而京沪一线城市则可能需要约500万。谁知道呢?说不定一千万也未必够,这取决于中国央行发钞的意愿和速度。这个十年前的小文,最终演化成“某教授称千万养老也不够”的哄笑式传说,至今回顾,诸君还以为那仅仅是个笑话吗?
在2008年,之所以写多少钱才够一个人养老的命题,初衷并不是为他人焦虑,而是在谋划一下自己还需要辛苦劳作多少年,才能在2030年安然退休,过一个还算体面的晚年。我们用职工工资和总储蓄的倍数、基本物价和服务的涨幅、国民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养老支出等多种角度进行了粗略的估算,大体认为,以实际购买力看,1987年的1万元,大致相当于2007年的30-255万元,最有可能是相当于35-50万元。
反过来说,如果你1987年是个万元户,执着地选择坚持20年的银行储蓄,那么到2007年,因为钱变“毛”了,你当年的财富已有至少90%以上从人间蒸发。随后,我们假定退休之后人们可能还需要生存25-30年,根据相对保守的发钞速度和温和的物价涨幅,那么在约2030年退休的三四线城市的职工,届时可能需要积攒一二百万元,而大城市则更多。这个让我们自己也吃惊的结论,支撑着我们努力工作至今,以便在灿烂的春光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要陷入死不起的尴尬。
离我们写这个小文已有近10年了,相信三四线城市年龄在45岁上下的人,可能并不会以为再过10来年,哪怕有百万存款养老就多富足。那么在过去20年的中国又发生了什么?是在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外,又增加了城市化进程。这 “ 三化 ” 吸纳了央行发行的大量货币。
中国疾风暴雨般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奇迹,中国制造业在质量和体量上的提升是惊人的,目前中国制造业体量比漂亮国、日本和德国加起来还大,竞争力不断迫近。制造业投资带来了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使得工业设施鳞次栉比地矗立。
市场化进程也同样巨大,当年争论“傻子瓜子”和当下争论曹德旺漂亮国建厂基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话题,和我们生活切身相关的市场化,或许是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改革,本来的国家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职工花钱购买政府的公共服务。这也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
城市化则最为显著,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城镇迁徙集中,繁华的大都市不断涌现。人们很难想象,在1998年之前中国几乎还没有商品房市场,也很难想象其实到200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还仅有1万亿元。而当下中国商品房存量的市值,可能至少在150-180万亿元。
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这“三化”给中国国民手中的货币带来了怎样深刻的历史变迁?我们大致可以这么说,奢靡地消费工业制品是最不理智的。1998年的一辆桑塔纳,大约相当于北京四环周边的一套两居室;而当下这个两居室大约可以组建一个特斯拉车队了。同样地,人们在过去10年的贫富差异,可能主要不是工资收入差异造成的,而几乎就是买没买房造成的。1987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仅仅有6500亿,当时M2每年新增约1500亿;到了1997年M2也就9万亿,每年新增1.5万亿;到2007年M2达到了40万亿,每年新增接近10万亿。到2016年底,M2已跃升为160万亿。大量的货币,以工业、基础设施、社保体系、房地产等形态窖藏起来。
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16年的几乎40年,货币超发或者说钱加速变“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幸运的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迫切需要和充分吸纳了如此超额的货币投放,或者说,“三化”也恰好叠加了中国快速货币化的进程,具有相当的合理性。钱多,自然就追求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房地产很好地充当了窖藏财富,以及拉大城乡间、高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贫富差距的载体。这是个钱很多、房价飞涨的时代。但是,40年钱变“毛”的历史,可能已经在迅速退潮之中。
在2017年初,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正在远去》的文章,表达了对货币化进程出现转折的判断,但大多数人却似乎只是看到我们对中国巨富阶层的批评,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快速发钞和快速财富积累模式在淡化,包括中等收入阶层在内的中国人,需要关注到这个拐点,这个钱有可能逐渐变得值钱的戏剧性转折点的降临。
如果我们观察收入和房价两个指标,大致可以确信,以往那种显性外推式的思维无法成立。以城镇职工的薪酬收入观察,1987年,大多数人月薪在60-100元之间,而2007年升至1500-2500元,当下则到了5000-10000元,不同城市和行业之间存在落差。2007年之前的20年薪酬涨了约20倍,之后10年涨了约4倍。如果2030年之前薪酬涨幅不变,则意味着届时普遍月薪酬在2.5万-5万元之间,这已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无法匹配。
同样地,在过去10年,对70个大中城市的观察,中国房价可能上涨了3-5倍,目前约每平米8000元,京沪等则可能在4-8万元;你很难相信过去10年的房价涨幅能在未来延续,否则全国普遍房价就可能高于每平米3万元,而京沪则需达到15-30万元。除非你非常富有想象力,除非人民币汇率出现大问题,否则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以5%-7%的增长平台,决定了GDP大约翻番,不足以支撑收入和房价翻4倍。那种每年10%的高速增长期已离我们远去。
不仅如此,发钞和税收也会剧变。如果我们足够细心,不难发现,当下全球央行的主流趋势是加息和缩表,中国央行也将被动跟进,中国发钞速度已在迅速下降,目前M2增速已是有该统计指标以来的最缓慢增速,信贷增速则已经接近改革开放以来最缓慢的1982年左右的水平。尽管中国央行的资负表还没有收缩,但部分金融机构已在遭受缩表的折磨。搭配6%的经济增长和2%以内的物价上涨,中国离货币供应全面回落至个位数增长的时代并不遥远。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居民没有意识到税制绕不过去的变迁,即如果要为中国企业减负,就几乎一定要对中国家庭增税。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中国家庭部门的税负实际上是很轻微的,富人尤其如此,和万税之国的西方国家大相径庭。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驱动,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等,聚焦于家庭税负的各种改革,是或迟或早必然发生的事情,居民储蓄率的下行是难免的。
或者说,我们有可能已经处于这个拐点,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必将经历一个钱少、税重、房价趋稳,挣钱不易存钱不易,用钱挣钱更不易的时代。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思维惯性,将来钱可能不是快速变“毛”,而是似乎变得很值钱。
看看当下60岁以上的中国人吧,他们经历了不少苦难,时代变迁带来的节俭和储蓄使他们充满了晚年的幸福感。看看当下的日本吧,节衣缩食的年轻人在责怪他们大手大脚花钱的父母,而50多岁的日本人正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了挣钱容易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对比之下,中国的85后有可能会是入不敷出的“大手大脚”的一代,而中国的201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则有可能是和其父母迥异的节俭的一代。EASY MONEY的时代拐点,已行将结束。
日本畅销书作家本田健曾出版过上百本书,他也是一位财经专家,经营过会计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在本田健看来,普通人尤其是月光族无法致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3个固有习惯和认知。《经理人》月刊整理了本田健的观点。
第一,不重视金钱,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本田健观察发现,普通人往往是最常提到钱的人,但他们往往都是持有消极的想法,比如看到跑车、名牌衣物首先会想到自己买不起。本田健说,虽然他们常常想到钱,但却不曾想过如何学会管理金钱。
第二,了解存钱、理财的重要性,却从不立即采取行动。本田健认为,成功人士的行动力都非常强,他曾遇到过一个精通理财知识的客户,但却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于是自己的资产只能原地踏步。 “与金钱无缘的人,总是把事情一再拖延”,本田健强调,行动力是成功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细微的差异,但日积月累后,双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第三,缺乏使用金钱的良好知识与习惯。本田健指出,很多人对于金钱的知识,大多来自于父母,即使长大成年后,也会遵循父母所教导的理财知识,而父母最常传授的3个基本原则是:以每个月的收入维持家用;不要乱花钱;尽可能储蓄。本田健说,富人的用钱原则是平均分配投资的钱与让自己快乐的钱,他们知道哪些钱该用于投资、哪些钱该用来玩乐,他们也不会随着心情起伏来使用金钱,而是会想方设法利用金钱建立更多资产。
综上现在的年轻人都养成了良好的金钱观,同时认为,如果坚持存钱以备不时之需,那即便发生最严重的问题(金融风暴),也不会感到恐慌和恐惧。存钱是明智之举。
要像松鼠一样储蓄,首先要改变心态。要明白,现在赚的钱将支撑你度过顺境和逆境,丰年和荒年,而不仅仅是为了当下。
年轻人都哭着喊着缺钱存,存钱的目的一是为了花,比如买房、买车,养娃、养老。目的二是存安全、存底气。解决人还在,钱没了的困扰。
靠省下来存的钱能有多少呢?建议大数据搞搞清楚,多存的钱是穷人还是富人的。疫情三年,富人没地方消费,80%以上的钱在富人手上,穷人存的钱还不如富人的一点零花钱。不要怪穷人不花钱,谁还不愿意过好日子,存钱背后的问题还不就是看不到未来赚钱的机会,生活没保障。年轻人也是成年人,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啊。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