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1875年,李鸿章递上奏折:“新疆又远又偏,别要了!”左宗棠气得胡子乱抖,指着李鸿章喝斥:“那可是166万土地,岂能说不要就不要!”慈禧连连摇头:我手里没钱啊!左宗棠一拍桌子:“老夫哪怕去借,也定要收回新疆!”张之洞近人,李鸿章近神,曾国藩近圣贤,左宗棠近妖。左宗棠,是人吗?不,他不是人,他是“妖”!近妖,是指有异于常人的谋略胆识和能力,靠肉体凡胎创造奇迹
1875年,李鸿章递上奏折:“新疆又远又偏,别要了!”左宗棠气得胡子乱抖,指着李鸿章喝斥:“那可是166万土地,岂能说不要就不要!”慈禧连连摇头:我手里没钱啊!左宗棠一拍桌子:“老夫哪怕去借,也定要收回新疆!”
张之洞近人,李鸿章近神,曾国藩近圣贤,左宗棠近妖。左宗棠,是人吗?不,他不是人,他是“妖”!
近妖,是指有异于常人的谋略胆识和能力,靠肉体凡胎创造奇迹。
左宗棠的“妖”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这个妖孽一样的男人。
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长沙,他从小就聪慧灵敏,博学多才,可惜时运不济,6年中,连考三次科考,都名落孙山。
在父母双亡,家道中落,科考失意时,从小就定了娃娃亲的妻子,大家闺秀周诒端,给了他一个家,从此左宗棠成为赘婿。
贤惠温柔的周诒端,不但生活上对左宗棠关怀备至,还默默支持他搞事业,即使左宗棠把她送的100两赶考路费送人,也没有半句怨言。
是金子总会发光。退隐山林的左宗棠,因为耀眼的才华,40多岁时,还是被朝廷发现得到重用。
自称有当今诸葛亮之才的左宗棠,一进入仕途,就用行动证明自己,没有吹牛皮。
他一手创办福州船政,也是近代海军的基础,因此获得中国近代海军之父的美誉。
他最先兴办了甘肃机器局,兰州制造局,西安机器厂,兰州织呢局等,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奠基者。
他无论是在陕甘,浙闽,还是新疆,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头。
他还重视教育,修复旧典籍,编印书刊,修建书院。
左宗棠40多岁踏上职场,像是要把之前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他竭尽全力,为国为民操心劳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春风也度玉门关
左宗棠在新疆3年多,兴修水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南北交通便利,开荒整田,大力发展蚕桑事业。
左宗棠发现,西北沿途风沙侵地,满目荒凉,因此,马上下令,组织兵力栽种柳榆,从潼关到嘉峪关3700里的道路两边,柳榆茂密,绿树如荫。
左宗棠不但监督种树,还关注树的成活和管理。
他平定阿古柏后,在回酒泉的路上,左宗棠突然惊奇的发现,路旁的树,一棵棵全都枯黄没有皮,光秃秃,他眉头一皱,决定查一查原因。
这天,他吃过早饭,背着手来到大街上,只见有人把驴栓到树上,驴大口吃树叶,啃树皮,人却悠然自得躺在树下打盹。
左宗棠见此情形,上前一下解开驴绳,牵着毛驴,来到鼓楼,咚咚咚!操起鼓锤就敲鼓。
众人闻声赶到,被眼前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头毛驴已经被宰杀,躺在大街上。
左宗棠环顾四周,大声说:“今后,要是有人再把驴栓到树上吃树皮,无论是驴还是驴主人,下场和这头驴一样!
众人听了,吓得直吐舌头:左大帅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以后可要小心了!
如今的西北边陲,每到春天,伴随着一阵阵春风,路边的柳树总会发出新芽,一排排,一行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左公柳。
左宗棠同僚杨昌浚,写诗一首赞叹:
“大将筹边不惮烦,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1875年,大清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众口同声:“新疆不要了!”,让69岁的左宗棠暴跳如雷,他一拍大腿:我自己筹钱,收复新疆。
临行前,他写下绝命书:
西征收复新疆艰险万分,没有人愿意前往。我将独自承担这个重任,即使会受尽苦楚,也要留些福泽给后人。”
话说出去了,可是,带兵打仗,需要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呢?
慈禧扣扣搜搜,从国库里凑了500万两:给,我只有这些,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
500万两,听起来似乎不少,可是,西征大军连路费都不够。
左宗棠一夜没合眼,天亮后他做了个决定:缓进速决!
也就是说,接下来1年半时间里,一点点积累粮草,整编队伍。等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之时,再一鼓作气,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
他四处奔波去筹钱,1876年到1881年间,左宗棠在胡雪岩帮助下,向外国洋行陆续借款6次,共借了1950万!
不得不说,左宗棠真是谋略过人,军事天才,他发明的的这个缓进速决,不但能屯兵养马,积蓄兵力,还能摸清敌情,抓住战机,最后一击而中,大获全胜。
抬棺出征,壮怀激烈
手里有了钱,兵马粮草充足,左宗棠一拍大腿:上枪炮!
他为主力部队刘锦棠部,配备了300支七响枪,80支快响枪,2尊大炮,4尊小炮,武装到牙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已近古稀之年的左帅豪情万丈,一声令下:打!
先锋队冲在前,快马加鞭,日夜不停,5天5夜急行军,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敌军面前,杀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从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仅仅用时10个月,8万湘军,在左大帅带领下,势如破竹,收复新疆大部分疆域。
这时候的左宗棠,打算继续收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却又遇到重重阻拦。
左宗棠倔脾气上来:放着我来!
其实,这时候的左宗棠,身体状况很差,长期军旅生涯,使得他饮食无度,水土不服,常常咳血,本不该再长途奔袭,可左宗棠一想到伊犁,还被沙俄牢牢占据,他咬牙跺脚:抬棺出征!
4万湘军,红色漆棺木,左大帅的出征景象,让百姓涕泪横流。
这一年,左宗棠已经69岁高龄。
左宗棠在西北驻扎的几年里,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左帅离开的消息传来,店铺歇业,万人空巷,十里长街,百姓自发送行。
一百多里的路程,路边杨柳依依,全是跪地磕头的百姓,人们在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左大帅的不舍和尊敬,看到这一幕,左宗棠禁不住老泪纵痕。
能文能武 书生将军
左宗棠不仅在军事方面天赋异禀,也写得一手好字,在苦寒的西北边塞,军营里,一盏孤灯下,左大帅手持毛笔,泼墨挥毫,写下一张张字帖抒发他的壮志豪情。
他的字,笔力苍劲,自成一体,深受书法大家的追捧。他擅长写对联,如今厦门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他的一副作品。
后世书法爱好者,竞相观赏左公墨宝,以收藏为荣。2007年,他的行书《七言联》拍出16.8万,篆书《七言联》拍出33.6万高价,2010年行书《七言对联》以47万成交。
左大帅军功卓著,如果不是这些书法作品,人们几乎忘记,其实他本是一介书生。
这些字,写尽了大漠黄沙,金戈铁马,也彰显了他的书生意气,铁汉柔情。
铁汉柔情 义薄云天
1870年,左宗棠妻子周诒端病逝,当时还在甘肃领兵的左宗棠,闻听噩耗,如五雷轰顶,老泪纵横。
周诒端知书达理,温柔体贴,她不仅仅是妻子,还是左宗棠的心灵导师,
左宗棠性情火爆,眼里揉不得沙子,对于不平之事,他第一反应就是暴跳如雷,回怼,人送外号左骡子,而周诒端温声细语,一句话,往往就使得左宗棠瞬间冷静下来。
如今,这个最懂他的女人去世,把左宗棠的似水柔情也带走了,他忍住悲痛,提笔为爱妻写下情真意切的墓志铭,自此再未娶妻。坊间传言他娶20岁小妾章怡,正史并无记载,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并无可信度。
1885年9月5日,奋战在对法军之战前线的左宗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于未完成的事业,他死不瞑目。留下遗言:
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按照遗嘱,左宗棠和周夫人同穴而葬,夫妻二人,15年后,终于可以长相厮守,永远不分开。
写在最后
去过新疆的人,总会由衷感叹一句:新疆好大啊!
哈密的太阳落山后,喀什要过3个小时,才夜幕降临…
那新疆到底有多大?它的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相当于3个法国,4个日本,16个韩国。
坐飞机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要2个小时,相当于从深圳飞到西安。
从左帅抬棺出征,到今天的现代文明,新疆这片热土,已经见证了1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
如今的新疆,风景优美,瓜果飘香,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
有人说,如果没有左宗棠,我们吃葡萄干和哈密瓜还需要进口,去新疆可能会需要护照。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要感谢这位老人,在全世界都要放弃新疆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看他的笑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和他做对的时候,他不放弃不抛弃,正面硬刚,宁折不弯,一己之力去对抗全世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是跃马横刀,纵横疆场,与韩信李靖岳飞比肩,是永远打不败的将军。
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为常人之不能为,受命于危难之时,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他是大清暗夜的一束光,是混沌中的一股清流。
他是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娶了17岁的小妾。成亲当晚,小妾嫌弃不已,左公仅用一招,就让小妾死心塌地,从此心甘情愿跟着左宗棠!
两年前,章怡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紫禁城,她凭借少有的机智和才华,成了慈禧太后身边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原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朝一日能到皇帝身边,受宠封妃,谁知左大帅西征凯旋归来,慈禧太后竟把她作为奖赏,赐给了年届70岁的左宗棠为妾!
章怡满心不愿:左帅的年龄都能当她爷爷了!可是太后赐婚,她不敢、也不能拒绝。
成亲当晚,左宗棠看着娇小可人的章怡,面露不忍地说:“这桩婚事,本是太后的恩旨,可我心里明白,跟了我,会耽误你一辈子。等过些年,太后忘了这事,我会做主,再给你寻一门好人家。眼下,你不用到我房里伺候,只当是我家的丫头吧。”
章怡惊愕不已,想不到一向雷厉风行的左宗棠,私下竟是这般体恤下人。
自此,章怡心中存了一份感激,对左宗棠的饮食起居更加用心照顾,就连日常军政大事,也积极献言献策。
英雄虽然迟暮,但正气犹存、佳人在侧,小说家们为左宗棠的晚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可在正史的记载中,此时,左宗棠的身边只有一位跟随多年的妾室张氏,且年老多病,左宗棠自己也深受眼疾之苦,双眼几近失明,可这丝毫不影响左宗棠的拳拳报国之心。
直到四年后,左宗棠在福州抱憾而终,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大清的朝廷和国土。
翻开晚清的历史,满篇记载的不是对洋人割地,就是对洋人赔款,当权者昏庸,大臣们无能,整个神州大地一片衰落之气。
而公然敢和洋人叫板的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
一、屡试不第,弃文从武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一向自命不凡,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自此之后,左宗棠的科考之路就算到头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一连三次名落孙山。
失望之余,左宗棠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考、回乡教书。
这之后的14年里,左宗棠时刻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不再埋首于四书五经,开始遍览群书,通读兵法,研究经济、水利。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俗儒,而多了一位经世致用的实干家。
随着才干的日益增长,落魄举人左宗棠也名声大噪,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838年,左宗棠26岁,两江总督陶澍主动提出要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并赠言:“君他日功名,定在老夫之上”;
1849年,左宗棠37岁,云贵总督林则徐与之秉烛夜谈, 顿时"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倾囊相赠;
1852年,左宗棠40岁,适逢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力邀他出山担任幕僚,并将湖南全省的军政大权悉数托付,左宗棠开始弃文从武,“昼夜调军食,治文书",最终不辱使命、一战成名,大挫了太平军的锐气;
1854年,左宗棠42岁,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他依然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此时左宗棠名义上是幕僚,但代行的却是巡抚实权。
在他的治理下,湖南 "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成了为大清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省份,以致工部尚书潘祖荫发出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千古一叹!
1860年,左宗棠48岁,当时太平军已攻破江南大营,危难之际,左宗棠紧急受命,自行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肃清了江浙一带的太平军,这就是湘军中相对独立的“楚军”。
自此,左宗棠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短短的四年中,他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幕僚,升任四品闲官,又一路高升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受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晋封为二等恪靖侯。
1866年,左宗棠54岁,在切身体会到洋人的船坚炮利后,他上疏请奏,希望朝廷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因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15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
一年后,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创始人”左宗棠却早已接过陕甘总督的大印、转战西北。
当时,陕西有捻军起义,甘肃有回民起义,然而,这一切对左宗棠来说,还不是最难的。
要平定陕甘之乱,少不了地方官兵的支持,可由于左宗棠与剿捻钦差大臣李鸿章不和,地方大员无人肯出兵相助,朝中大臣也处处掣肘,左宗棠举步维艰,只能对捻军围而不打,放任捻军进入河南、直隶等地,一时间,京师告急,慈禧震怒。
一天之内,朝中发出了几十封革职诏书,左宗棠一雪前耻,最终在曾国藩的调解下,和李鸿章联手,剿灭了捻军。
三年后,左宗棠又率军大举进攻甘肃,收复了肃州,陕甘回变彻底结束。
不久,左宗棠补授正一品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朝廷中枢,然而,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高官厚禄,还有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的战争。
二、一力主战,收复新疆
1874年12月,朝中又起纷争。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一封奏折,直接让朝中大臣炸了锅: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帝倾全国之力,收回新疆,也不过徒增百万开支。依老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不如不收回,省下银子,建设东南海防的好。”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
此时,李鸿章刚和日本签订完《天津专条》,合约里不仅将日军入侵台湾,说成是“保民义举”,还主动赔偿给对方50万两白银。
奇耻大辱啊!
李鸿章很憋屈,但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手里那几条老掉牙的战舰,日军一旦北上,他就是拼了老命,也没法保卫京畿之地的安全,所以,为了以防后患,他希望朝廷能多购买军舰、加强东南海防。
可此时的西北也不太平,不仅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陕甘之乱,霸占了南疆,沙俄也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了伊犁,陕甘总督左宗棠义愤填膺,早就跃跃欲试,想要进军新疆、讨回伊犁了。
所以,在听到李鸿章建议朝廷放弃新疆时,左宗棠立即火冒三丈,反唇相讥道:
“李中堂此言差矣!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更是惊人,所谓赤地千里,实为沃野千里!”
紧接着,左宗棠话锋一转,开始阐述新疆的战略意义:
“想保卫京师,必须保住蒙古,而要保住蒙古,必须守住新疆。新疆一旦被弃,英俄等国必然得寸进尺,到那时,我西北边疆群狼环伺,将永无安宁之日。”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李鸿章全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原本,海防与塞防,二者并重,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朝廷权衡之下,只能有所取舍,说到底,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于观念,而在于银子啊!
最终,慈禧考虑到京师的安全,决定采纳左宗棠的意见。
187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年已64 岁的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剑指西北。
大军出征前,左宗棠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实情和地形,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所谓“先北后南 ”,就是大军先夺取北部的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再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往南疆的门户,最后全力以赴,一举收复南疆;
而“缓进速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双方一旦交战,兵、粮、饷、运必须全都跟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为了保证战斗力,左宗棠将西北军不断裁撤,最后筛选出了 6 万精兵;
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左宗棠日夜督促,终于在大军开拔前,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
为了将士们的饷银能按时足额发放,左宗棠特意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入不敷出,但还是咬着牙给左宗棠下了一纸诏书: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粮食有了,钱也到位了,左宗棠随即购买了最先进的洋枪、洋炮,把 6 万精兵武装到了牙齿。
1876 年 5 月,左宗棠万事俱备,遂率领全军正式向新疆进发,出发前,他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并当众立下军令状:“新疆不复,此躯捐国”!
雄关漫道,魏巍河山。
2000年前,冠军侯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其威武!
如今,边疆不稳、列强环伺,一位倔强的湖南老人又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此时,他的信念一如当年的冠军侯: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
在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奋战下,整个战斗进行得毫无悬念——阿古柏的部队一触即溃,接连战败。
一年半后,左宗棠终于率部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
消息传到京师,人人都称赞左宗棠用兵如神,只有左宗棠自己知道,西征途中的每一步,走得有多么艰难。
大军出征前,妻子周氏曾写信给左宗棠,劝他不要太过拼命,可左宗棠不以为然,回信驳斥道:“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此时,左宗棠已经66岁高龄,早就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他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个地方,那就是——被沙俄趁乱占去的伊犁。
三、抬棺上阵,坐镇哈密
1871 年,沙俄占据伊犁时,曾大言不惭地照会清政府:“我们目前只是代为管理伊犁,什么时候你们能收回乌鲁木齐等新疆重镇,我们就归还伊犁。”
在沙俄看来,清政府想打败阿古柏、夺回北疆,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左宗棠没打招呼就来了,他不仅率军夺回了北疆,还收复了南疆!
本该履行承诺之际,沙俄却扮起了无赖,不管你怎么说,人家就是拒不归还伊犁。
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派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
也许是伏特加喝多了,又或者是西伯利亚的北风吹傻了,崇厚到了俄国之后,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对方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把26万多平方公里的伊犁拱手让人,还很大方地要赔偿对方200 多万两白银。
更奇葩的是,崇厚签完约,竟大摇大摆地回来了。
崇厚一到京师,朝野上下骂声不绝,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仗还没打,就割地、赔款,我大清威信何在?
但和约已经签了,怎么办?左宗棠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
一年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可重新议约,谈何容易?为了给曾纪泽增加谈判的砝码,时年69岁的左宗棠,再次上奏,请军出征:“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落日余晖在,黄沙漫卷天。
曾纪泽在异国他乡唇枪舌战,左宗棠坐镇哈密,屯兵四万。
曾纪泽的身后,站着以身许国的左宗棠,可左宗棠的身后,只有一口漆黑的棺材,常年征战四方,左宗棠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可为了要回伊犁,左宗棠必须再次抬棺出征!
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清廷收回了伊犁九城和大部分领土,但也做出了巨大让步,允许沙俄占据部分土地,同时,赔款也增加到了 500 万两。
尽管如此,较之前的条约来说,这已经算是弱国外交的胜利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誓死相护,哪有我们今天160多万公里的新疆省!
四、中法之战,抱憾而终
1884年12月,72岁的左宗棠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南下福建。
当时,中法两国已不宣而战, 战火已由越南境内延伸到了中国东南沿海,驻扎在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基隆也一度落入法军手中,形势万分危急!
朝中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又一次站了出来:
“现在中法和谈,失去的仅仅是越南这个藩属国,如果再打下去,恐怕边境难以安定,那时想不赔款都难,与其兵连祸结、更生变乱,不如丢卒保车、图个安稳啊!”
左宗棠向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他很看不惯李鸿章一味求和的做派:
“李少荃这人就知道和,就知道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殊不知磕头磕不来和平,你没有战的本钱,也就没有和的本钱,如果一味赔笑脸,那只会让对手也看不起你。”
左宗棠刚到福州,就扬眉吐气了一把。
当天,守军匆忙来报,一艘法国军舰正往闽江入海口驶来,左宗棠闻言,并不惊慌:“只管放它进来!”
当法舰旁若无人行驶到长门山下时,左宗棠突然下令:“火炮全部上膛,给我狠狠地打!”
一时间万炮齐发,法舰被打得晕头转向、千疮百孔,只得开足马力,仓皇逃窜。
这之后,左宗棠在东南沿海积极布防,并组成了“恪靖军”分别东援台湾、坚守广西门户。
次年3月,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夺回了谅山。
就在左宗棠打算乘胜追击时,朝廷突然下令:“前线各部悉数撤军”,中法恢复和谈。
1885年6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任由法国占领,自此,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清政府逐渐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消息传到衙署,病重的左宗棠痛骂不止:“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啊!“
9月5日,左宗棠突然咳血不止、病逝于福州,临终前,他依然愤懑不已:
“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走了,一个敢真刀真枪和洋人叫板的时代也结束了。
总结:
左宗棠一生仰慕诸葛亮,常以"今亮"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
鲁迅先生曾评价:“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左宗棠身有硬骨,心有谋略,不仅想做事、能做事,而且还能做成事,这样的人,不就是当今诸葛亮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厦将倾,英雄柱赖其间。
有人说:左宗棠是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敌人,无论对方的枪炮有多强,左宗棠始终铁骨铮铮,他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打!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也有人说,如果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左宗棠敢战、能战,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脾气太臭,对看不惯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人送外号“左骡子”,在官场上,左宗棠得罪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远离朝廷,左宗棠想做成事,是何其困难?!
可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像左宗棠这样不通人情的硬骨头,不是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