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清朝出得了刘墉这样的政治家,可为什么没有出科学家?
中国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一直到隋朝以后实施科考选仕,便把孔孟奉为不可超越的“圣贤”,于是只有“四书五经”才是正统,其它皆为难以登堂入室的“术”,后期更是步入了“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窠臼而不能自拔,所以中国产生了许多的技术(如四大发明),但是不可能萌发由质疑的、穷根究底的格物致知而产生系统的科学体系。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深入探究电磁理论;我们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深入分析化学成分……说到底,这是由我们的文化决定了的
中国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一直到隋朝以后实施科考选仕,便把孔孟奉为不可超越的“圣贤”,于是只有“四书五经”才是正统,其它皆为难以登堂入室的“术”,后期更是步入了“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窠臼而不能自拔,所以中国产生了许多的技术(如四大发明),但是不可能萌发由质疑的、穷根究底的格物致知而产生系统的科学体系。
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深入探究电磁理论;我们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深入分析化学成分……说到底,这是由我们的文化决定了的。因为中国文化中没有支持和鼓励这种探索研究的文化环境氛围和土壤,有的只是影响至今的“学而优则仕”。
所以,就是连“四大发明”也可以说并不是由专门从事文化、技术工作的书生、学者们发明的。司南(指南针)在先秦时已有,造纸术是太监蔡伦集成的,火药是炼丹的道士试验成的,活字印刷是书铺工人毕昇发明的……想想都有点讽刺和悲哀。
这与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内容的设置有很大关系。
在封建社会,重视人文教育而忽视自然科学教育。
纵观我们的历史,教育家、政治家数不胜数,而科学家寥寥无几。
古代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学方面和治国理政方面的,很少涉及到物理、化学自然科学。
从流传下的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教育的重点,像“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书籍很多,而自然秤学类的书籍很少。
在古代,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做了官就等于发了财,就可以光宗耀祖。因此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才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人追捧的信条,才有范进中举的悲剧。
官学都不重视自然科学教育,私学就更没有条件设立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了。
正是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重视人文社科类教育,忽视自然科学类教育,没有研究自然科学氛围和平台,也得不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所以才出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多,科学家少这种情况。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