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抱住孙二娘,并且将她按倒在地,张青为什么不去帮忙?
武大郎死后,武松去衙门报案,但县令以及大小官吏都收了西门庆的银子,不肯为他主持公道。无奈之下,武松只能暴力报仇,先是杀了潘金莲,又去狮子楼杀了西门庆,最后从容自首
武大郎死后,武松去衙门报案,但县令以及大小官吏都收了西门庆的银子,不肯为他主持公道。无奈之下,武松只能暴力报仇,先是杀了潘金莲,又去狮子楼杀了西门庆,最后从容自首。
此时,县令大概良心发现,把武松的案子改轻了,没有判武松死刑,最后轻打了武松四十脊杖,刺配两千里外的孟州。
武松和押解的差人来到孟州十字坡,三人要吃酒歇脚。这儿,正好是母夜叉孙二娘开的包子店。孙二娘看武松的包裹沉甸甸的,心生歹意,要害死三人,于是她就偷偷地在酒中放了蒙汗药。
其实武松早已察觉,他趁着孙二娘不注意,把酒泼了出去,又假装喝了酒,然后装晕倒在桌子上。当孙二娘去拉武松时,武松趁机动手,一把抱住了孙二娘,并把孙二娘压倒在身下。孙二娘不敌,杀猪似的惨叫。
此时,孙二娘丈夫张青赶来了,一看这状况,却没有上前帮忙,只是和武松说话,这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我看不少人都在问,但是只要看了原著,想象一下当时的现场,就不难明白了。另外,这段文字细节其实很到位,也值得赏析一番,所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分析一下当时情况。
说白了,不是张青不爱孙二娘,也不是他反应迟钝,而是在那种情况下,张青只能这么做,那是他最好、最优的选择。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现场。
两个押解的差人被麻翻,而武松装晕倒,孙二娘过来提武松的时候,被武松就势给制服了。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而这当口的时候,店里还有两个伙计,试图来救孙二娘,但武松一声大吼,两个伙计就吓得不敢动了。
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的呆了。那妇人被按压在地上,只叫道:“好汉饶我!”那里敢挣扎。
也就是说,到这一刻,现场情况是:
武松抱住并压着孙二娘,他已经完全制服了孙二娘,孙二娘是死是活,完全取决于武松。而旁边两个伙计,吓呆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他们一旦上前,武松就可能会杀了孙二娘,所以武松一声吼,他们不敢动了。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张青,听到动静,赶过来看时,你会怎么做呢?
没有意外的话,大家有两种选择。
其一,不顾一切地冲过去,试图救出孙二娘。
但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必然会激怒武松,这样一来,也许武松会先解决掉孙二娘,然后再起来对付张青。以张青的本事,他是武松的对手吗?肯定不是,因为孙二娘本事不比他差,连孙二娘都栽了,显然武松很厉害。
所以,如果张青冲过去的话,他也会被武松制服甚至打死。也就是说,如果张青直接去救孙二娘,结果会很惨。
到时候,就不是武松和张青结义了,这回的故事也不能叫“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了,而是会发展为“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铲黑店”。
退一步说,就算张青比武松强,那种情况,他也不能放肆,毕竟武松手里有人质孙二娘,由不得张青胡来。
很明显,这种结果并不好。
其二,冷静分析现场,找到合适的办法救孙二娘。
又不能激怒武松,还得想着就救出孙二娘,在那种情况下,什么办法最好呢?我们跟着张青来学习一下。
张青听到动静后,做了什么呢?
只见门前一人挑一担柴,歇在门首,望见武松按倒那妇人在地上,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
看到孙二娘被武松按倒后,张青的反应,首先是“大踏步跑将进来”,说明他速度快,动作急,这能表现出他对孙二娘的关心,显然张青对孙二娘很有感情。
其次,张青说了“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这话看似简单,但又可以分两部分。
先说第一部分。我们想一想,张青为何要说“好汉息怒”呢?明明该是他愤怒的啊?因为他突然冲过来,武松很可能会被激怒,而武松一旦被激怒,孙二娘可能就危险了。
如果你经常看电影电视,就会理解这种情况。绑匪挟持人质的时候,一切都要稳,因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激怒绑匪,让绑匪撕票。那种情况,人是很难理智和冷静的。某个人突然冲过来,更是会让绑匪暴躁愤怒。
张青也是这样,他突然冲过来,也害怕激怒武松,所以他才说“好汉息怒”,以此来安抚武松的情绪,保证孙二娘不受伤害。这一点,依然能看出来张青的孙二娘的感情,也能看出来他当时很理智。
再说第二部分。安抚了武松的情绪后,张青又说“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这是进一步安抚武松,并表明自己有话说,不是来对付武松的,他在引导武松,让武松听自己说话。这样,才有后面的情况。
后面怎么样了呢?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张青)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
此时,武松跳起来了,但依然踩踏孙二娘,体现了武松的精细,没有因为张青的几句话,就放松警惕。
张青又说“愿闻好汉大名”,别看就六个字,可不简单。因为这是在捧武松,一旦说你是好汉,还能去打女人吗?当然不能,好汉怎么能欺负女流之辈呢?后面双方认识了,也就和好了。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张青“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他盯着武松,不离左右,表面是叉手礼(古人见面行礼的一种方式),其实也是以防意外,方便随时出手。
所以说,张青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他没有无脑冲上前救孙二娘,而是冷静分析后,选择了最合适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张青的做法,也算是教科书式救人质的方式了。
而这种分析,仅仅在一瞬间,张青就在脑子里完成了。退一步说,即便眼前的人不是武松,张青这种处理方法也最合适。
所以说,遇事要冷静,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一段故事,从张青进来,到他和武松相识,救出孙二娘,不过两百余字,既能看出来武松的精细,其实也写出了张青为人很冷静,做事不冲动,比孙二娘可要稳重多了。
我这么分析,是不是在刻意夸张呢?并不是,我没有过度解读,也没有刻意去夸大。
因为后面文章也说了,孙二娘滥杀,张青就给她定了“三不杀”的规矩:犯人不杀,妓女不杀,和尚不杀。张青认为,这三类人都要重视,因为犯人可能是被陷害的好人,妓女讨生活不易,和尚一辈子修行吃苦,也很难。
这也能表现张青做人很稳,做事很细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其实在他与武松见面,救出孙二娘的这段故事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所以说,水浒传这样的名著,文字值得细看,值得反复品读,尤其是细节。倘若这段故事,读者只看到了武松精细,武艺高强,看不出孙二娘的鲁莽,以及张清的细心和冷静,那就太可惜了。
且说打虎英雄武松,为替兄长武大郎报仇雪恨,亲手结果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因而触犯刑律,身陷囹圄。阳谷县令敬重武松是条义气烈汉,又念及他的好处,一心要成全他。于是暗做手脚,竭力为武松开脱,这样武松逃过死罪,被东平府判决杖脊三十,发配孟州道。
正是六月天气,暑气蒸人。这天正午,武松和押解他的两个公差一行三人路过十字坡,因为炎热难当,肚中饥渴,便投到孙二娘开的黑店里来打尖充饥。孙二娘自认为手段高明,又如法炮制,偷偷在他们的酒食中下了蒙汗药。
那武松何等人物,久走江湖,经过大风大浪,如此伎俩岂能骗过他那双鹰眼。武松一见到孙二娘,从她的打扮做派,举手投足中就断定这个女人绝非等闲善良之辈。于是多了个心眼,然后装愣充傻,将计就计,引她入套。两个公差不知就理,被药酒麻翻跌倒,武松也佯装中计仰倒地。店里的两个伙计喜不自禁,连忙过来收获“战利品”。武松暗中使力,他们哪里抬得动。
孙二娘一边大骂手下无能,一边脱掉绿裙红衫,赤着臂来提武松。武松暗中助力,佯装被孙二娘轻轻提起,然后猝然出手,用两手当胸抱住孙二娘,把双腿挟住孙二娘的下半截,只轻轻一用力便把她放倒在地。孙二娘被武松压在身下动弹不得,让武松整治得发出杀猪似的叫声,连忙哀求武松饶恕自己。俩伙计一看女主人被人控制,迅速操起家伙想要趋前救助,却被武松厉声喝退。他们被武松强大的气场压制着,始终不敢前进一步。
此时,“菜园子”张青正好挑柴回来,听到婆娘的哀嚎声立即赶了过来。当他看到这不堪的一幕,既没出手相助,也没惊讶恼怒,却向武松深施一礼,说到:“愿闻好汉大名。”当武松报出名号后,张青纳头便拜,殷殷表达对武松的敬仰之情,再三向武松赔礼道歉,恳求武松看在自己的薄面上放过他那“不懂事”的婆娘。武松被张青的真诚所打动,便放过了孙二娘。结局出人意料,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
“菜园子”张青绝非只会种菜的怂包懦夫,那也是条血性汉子。年轻时,在租种寺院园子种菜期间,因故与寺中僧人结怨,怒火中烧,一时兴起,杀死一院僧众,一把火烧了寺院,然后亡命江湖。为了生计,他做起了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的无本生意。后幸得同是强盗出身的岳父的赏识怜惜,把他领到城里,不但悉心传授他武艺,而且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孙二娘许配与他为妻。当岳父死后,张青夫妻两个就又重操旧业,在这十字坡前开了家黑店,使巧打劫过路的客商钱物,兼卖人肉包子赚钱过活。
似张青这等视生命如草芥,杀人不眨眼的草莽匪类,当他听到爱妻的哀叫声,怎能不怒发冲冠,血撞顶梁?倘若换作平日,他定会果断出手,让那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血溅当头,死无全尸。可今日则不同,他遇到的对手太过强大,强大到使人战栗的程度。如果强势而为,其结果只会是横尸当场,店毁人亡。他想,与其随性胡为,死撞南墙,不如放低姿态,一软到底,以柔克刚。以示弱认罚的方法去央求对方,用诚心悔过的策略去感化对方,这样自己或许尚有一线生机和希望。
张青多年来在黑道上摸爬滚打,过着刀口舔血的险日子,没有三下两下,那早就玩完了。险恶的江湖生涯练就了他一身胆量,一肚精明。当他远远听到婆娘的嚎叫声,就知大事不好,老婆打了一辈子雁,今日反叫雁啄了眼。他马上意识到来者的可怕。那孙二娘绰号”母夜叉”,自小随父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再加之下手狠辣,阴招叠出,在江湖上也是神鬼俱怕的人物。再兼有蒙汗药助力,众伙计帮衬,自开店以来一直顺风顺水,从来未曾失手。就连花和尚、老头陀这样的顶级高手都会中套翻船,难逃劫难。而这次竟然被人识破机关,反为所制,由此可见对手是何其生猛,何其强大。此人不单武艺超群,更有过人的机智。如今招惹了这等硬茬实货,怎不叫张青心生畏惧,毛骨悚然?
张青立即想到,如果单凭自己一人之力,要逞勇强取,这无异于以卵击石,虎口拔牙。但眼下与之情深意重的妻子已命悬一线,危在旦夕,作为丈夫拯救危难中的妻子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他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逃之夭夭。纵然对手强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拼死一搏。就是人头落地,黄泉路上有爱妻相伴也不寂寞。作为老江湖,张青深知“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于是毅然选择放低姿态,委屈求全的策略。如果此计不成,尚有回旋的余地,还可另觅他途。于是张青便义无反顾,大踏步冲了进来。
当张青进得客店看到武松英姿勃发,一脸罡气,心里暗赞,果然是一条好汉。张青发现武松虽然压在孙二娘身上,但他对孙二娘没有一丝淫思邪念,更不想伤她性命。武松只是想以这种方式羞辱她一番,杀杀孙二娘的嚣张气焰,以发泄个人愤怒,他只是想教训她一下,叫她吃点苦头,让她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张青由此推断来者必是当世之豪杰,是有血性,讲义气之人,于是张青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出于对英雄的景仰,他便迫不及待地说:”愿闻好汉大名。”当他闻知眼前之人便是名扬天下的打虎英雄武松时,仰慕之情更盛,于是纳头便拜,真心诚意向武松赔礼道歉。武松也被张青的虔心诚意所感动,他又看重张青夫妻非等闲之辈,心生爱惜,便放过了孙二娘。此时的孙二娘因领教过武松的身手,已叫武松教训得服服贴贴,那里还敢抖翎奓趐,连忙向武松谢恩赔过。
不意气用事,不莽撞胡来,不正面冲突,不激化矛盾,避其锋芒,委屈求全,这正是张青高明老到之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的正确和明智。想那武松武功盖世,一代豪杰,空拳毙虎,独臂擒“龙”,一招让恶霸西门庆呜呼哀哉,两脚叫蒋门神气息奄奄,激战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打遍天下无敌手,身经百战少败迹。那是人中翘楚,神级人物。此时,张青单枪匹马,如何是武松的对手?即使孙二娘没有受制于人,他们夫妻俩人戮力同心,拼死相搏,武松在五招之内也定叫他们双双毙命。
张青夫妻仰慕武松乃当世豪杰,人中翘楚,又感激他的不杀之恩,想要结交他,于是将自己的身世经历和盘托出,用好酒好菜倾心招待。武松和张青因肝胆相照,意气相投,于是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翌日,武松打算动身,张青夫妻那里肯放,一直挽留了三天,不得以兄弟二人才依依不舍,洒泪惜别。
从此,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武松都成了张青夫妻坚实的靠山,力量的源泉,成了他们永远的牵挂和不舍,成了他们可以以死换命的好兄弟。而武松从此也有了家的归宿感,张青夫妻成了他可以托付性命,寄托情感的亲兄嫂。张青夫妻的关爱如春阳般照耀着他,温暖着他,慰籍着他这条铁血汉子孤寂的心灵,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段人间佳话,这份人间真情,读来为之动容。
这段故事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勇往直前,敢于亮剑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当遇到的困难过于强大,或自己的实力不济时,与其一次次死撞南墙而头破血流,不如隐忍退让,以退为进,在隐忍中积蓄力量,在退让中寻求突破。以退为进不是懦弱和胆怯,更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蓄势待发,是出奇制胜,是好策略、大智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