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知青有再回过原来下乡地方吗?
我下乡的地方,距我们小城不远,在20里外的双凤山下,双凤湖畔。应该说这里风景秀丽,当时的黑龙江省荣军疗养院,就座落在这里,可见我下乡这地方环境有多好!我曾经回到过下乡的地方看过两次,或许是离家近吧,没有距离千里之外,多年回到曾下乡的老地方看看的期盼心里
我下乡的地方,距我们小城不远,在20里外的双凤山下,双凤湖畔。应该说这里风景秀丽,当时的黑龙江省荣军疗养院,就座落在这里,可见我下乡这地方环境有多好!
我曾经回到过下乡的地方看过两次,或许是离家近吧,没有距离千里之外,多年回到曾下乡的老地方看看的期盼心里。每次回到老青年点时,不知为什么,我的情绪低落,思绪万千。
昔日的青年点两排红砖房,如今已破旧不堪,被改成了民宅。昔日宽敞的大院,篮球场,如今已改为农家菜园。昔日青年男女的欢歌笑语,如今被鸡鸭鹅狗的啼叫声所替代。
我站在小街前,望着这一切,思绪在回转,我多么希望时光再穿越回几十年前,那青春年少的时代。大排地留下了我们青年男女铲地时的无数脚印和汗水,同时也留下了我们男青年将地铲到头,想接一接,帮一帮,那落了后的"杨柳枝"时的复杂心理,当时就是没有这个勇气。
我忘不了劳累了一天的小青年,身体那么充满着活力,夜晚每逢明月当空,银光映球场,我们男女混合,前锋后卫,你扯他拽,互不服输,就像赢房、赢地、赢媳妇那么叫真。
我忘不了,每逢秋天,男女青年的宿舍扒炕时,附近农友家的粘玉米棒,就不知不觉的跑到了青年点的灶坑里。那烧粘苞米的香味,随着晚风习习,也飘到了附近农友家的屋里,农友们也是心知肚明,假装不知,配合倒也默契。什么时候炕面烧干了,能住人了,什么时候农友家的粘米地里才能得到安逸。
我不愿回到老青年点的居住地,虽然我多次梦回故里,不过那都是原景再现,我的难忘记忆。
如今再回青年点,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归不去的青涩,寻不回的纯真,找不回的快乐,只有"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了!)
我是七十年代末期下乡知青,基本上算最后一批。从那以后,就没有大批量的下乡了!81年招工出来参加工作的。时隔近二十年我带着我的妻儿和本组两个知青,回到我曾经战天斗地三年零八个月的地方。乡亲们很热情,纷纷拿出零食和土特产,核桃花生等给孩子们吃。我说,你们留着吧!我们家都有,孩子经常吃。
队长老婆一听就说:你有是你的,这是我们的一心意!你还当是过去,家家都没吃的,哪来的零食!现在不同了!村里的人都有钱了!有开店经商的,开车跑运输的和基建盖楼的!能不富有钱吗!不像那时候,要吃没吃,吃上顿没下顿。还零食就别提了!七十年代的农村:那真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汗珠子掉地摔八瓣!还没日没夜修大寨田!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顿吃一斤还吃不饱,关键是肚子里没有水!年轻人,又是刚出社会不会计划,饥一顿饱一顿。嗨!饿着肚子还要干农活。
没办法!我们经常到村民家里蹭饭。我就爱到队长家里蹭饭,他家12口人,两个老人加他两口和八个孩子!生活也不富裕。好在队长老婆人比较厚道,每次看我来了都给分点吃的(注:他们家人口多,都是分着吃)。记得:有一次过节他们家蒸馒头,她还给我留一个,让我记忆犹新!那时农村很苦,吃个白面馒头,就是过节了!
现在农村好了!吃穿不愁!还略有余头。这时老队长说道,你少说两句吧!让知青娃到各家各户都转转,你赶快回去做饭。我要和知青娃们,好好地喝两杯!现在想起来当年回村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