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还没通电,没电视看、没手机玩,夜里是怎样打发的?

生产队时期还没通电,没电视看,没手机玩,夜里是怎样打发的?生产队时期,是指七十年代以前,至新中国建国初期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中国正处于集中精力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那个时期,在农村来说,是一个经济非常贫乏的时候

生产队时期还没通电,没电视看,没手机玩,夜里怎样打发的?

生产队时期,是指七十年代以前,至新中国建国初期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中国正处于集中精力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那个时期,在农村来说,是一个经济非常贫乏的时候。

生产队时期,我们广大的农村一没通公路,二没通电,三没手机(那个困难年代,只有大队革委会办公室有一部摇把子老式电话机),三没电视机,四没汽车(只有公社通往县城一条泥土公路通了客车,但是一天只有两趟车)。

那个时期,农民的文化生活,最好的就是一年放四次露天电影,其次就是鼓书艺人到生产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人多的地方说一些诸如《杨家将》《瓦岗英雄》《薛仁贵传奇》等古书里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搞运动演一些文艺小戏。

除此以外,农民晚上都是这样度过的,要么一个湾里的人集聚一堂,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讲一些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故事,这是夏天晚上消遣的方式。到了冬天,家家户户弄了很多柴火,在堂屋角落里火炉里烧“昂天火”,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孩子们集精会神的听大人述说着心酸的往事。

那时,我很小,家里没电照明,我就受到“凿壁借光”的故事的启发,借着外面照进屋内的月光,瞪大眼睛看书写字。

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不知道大家对那个特殊年代,特殊时期有何印象,有何感想,请在评论区留言。




(内有传统算题征答案)入冬后,队里的牲口屋是大家的娱乐场所。那是五间房子,四架梁,并且比民房宽好多。房子大,牲口多,还经常烤火。天再冷,屋里的两口大水缸从来没结过冰。晚上,社员们都到牲口屋里来取暖,同时也取乐。

经常来几个看过闲书的人,他们轮着给大家拉大呱,仁爷的“响马传”;昆叔的“岳飞传”;玉哥的“五女兴唐传”;奎子的舅来的时候,就啦“济公传”等等。他们几个人要是都不在场时,有的老人就啦笑话,还有啦自己出门在外的见闻等。在一边,还有给孩子们算账的,猜谜的。在一个角落里,常常有打扑克的,有时候还有下军棋的。

我记得吉大爷给我们出的算术题是:

半坑蛤蟆半坑蟾,去了个螃蟹闹着玩,查头是三千六,查腿够一万三,问多少蛤蟆多少蟾?

还有哲大爷出的题:

一百块瓦,一百匹马,大马驮仨,小马驮俩,马驹子两个驮一块,问大马、小马、马驹子各是多少?

另外,本村的老师凑空过来的时候,还给孩子们说几个字谜等。人多,各显其能,共同娱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