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唯有有道高僧才有么?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舍利子不仅高僧才有,寻常僧人或者信徒死后也可能会产生舍利子。舍利子主要是由钙化的骨头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舍利子不仅高僧才有,寻常僧人或者信徒死后也可能会产生舍利子。舍利子主要是由钙化的骨头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具体来说:
- 舍利子不仅高僧或有道者才会产生,普通僧人或信徒死后遗体未腐烂,骨头也可成为舍利子。产生舍利子更多取决于死者生前的修行和信心,以及死后遗体的保护与供奉情况。
- 舍利子的主要成分是钙化后的骨骼。经过长时间的土葬或供奉,骨头会逐渐钙化,成为白色结晶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有机物。
- 舍利子之所以不腐败,和骨头成分中富含的无机盐,特别是磷酸钙及其抑菌作用有关。另外,舍利子产生的环境如土壤的pH值、温度、湿度等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 严格来说,并非所有的舍利子都完全不腐烂。有的舍利子表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变色或 Moss,但内部的骨质依然坚固,这也属于舍利子的范畴。真正完全不腐的舍利子较为罕见。
所以,总的来说,舍利子的形成与化学性质并不只与高僧或有道者相关,一般信徒的遗骸也可能形成舍利子。其物质成分主要是钙化的骨骼,化学成分以磷酸钙和碳酸钙为主。
舍利子不只得道高僧有,以前我二伯就在殡仪馆上过班,普通老百姓火化后有舍利子的也不少,只是比得道高僧的几率要小得多。
现在普通老百姓火化后有舍利子就更加罕见了,而且老百姓的舍利子,跟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是不一样的。
其实讨论“舍利子”是相当敏感的,抒发个人观点也得极其小心,下面就斗胆站在客观角度来试着揭开“舍利子”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份相同的骨灰
很多人以为,人焚化后的骨灰都一样,无非就是些碳酸钙,而且外观看上去也没多大区别,经过粉碎后,都是棕灰色的粗砂状骨粉。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且在我看来,骨灰的差异,就是得道高僧有舍利子的主要原因。
骨灰中除了碳酸钙之外,还有其他元素,就拿僧人来说,因为他们吃素,所以骨灰中纤维素跟矿元素含量较高,靠海的人因为经常吃海鲜,骨灰中重金属含量也会高一些。
由于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两份相同的骨灰。
得道高僧焚化后出现舍利子的原因猜测
得道高僧在圆寂后,经过焚化有不小的概率会生成一些珠形、块形、花形等形状的舍利子,而且高僧与高僧之间可能还会生成不同颜色的舍利子,比如黑、白、红、蓝、橘黄、透明、琥珀色等多种颜色。
舍利子的颜色在佛教中同样有些说法,比如黑色对应头发,红色对应肌肉,白色对应骨骼,琥珀色对应脑部等等。
这些舍利子都会被供奉起来,那么它们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尽量把所有可能性都说出来,然后挑选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
1.饮食习惯
有人觉得僧人之所以能在焚化后生成舍利子,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常年吃素,长期素食主义会导致人体内部积累大量的纤维素跟矿物质。
那么同样是吃素的道士(部分)为什么没有这种说法呢?
而且全球范围内坚持素食主义的普通国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老外也有很多,同样也没怎么听说他们在焚化后生成舍利子的事。
此外,如果僧人吃素就能生成舍利子,那么佛教信徒千千万,岂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成舍利子?
所以我个人觉得,饮食习惯或多或少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2.结石
有不少人觉得“舍利子”其实就是“结石”,因为僧人经常要打坐,运动的比较少,结石在高温的作用下,就这么变成了舍利子。
初步一看,似乎能说得通,其实漏洞百出。
首先,结石的疼痛,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有次,我朋友在开车时突发尿结石,疼的他差点出车祸,那表情我跟你讲,真的能用“狰狞”二字来形容,当时幸亏我在旁边,马上就开车带着他去医院了。
所以僧人体内如果存在结石,几乎不可能一直默默忍受,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了“有些结石不发作的时候,一点都不痛!”
确实存在这个现象,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沉积盐,跟水垢差不多,这些物质在焚化炉的高温下,会直接被烧成粉末状,不可能留下来。
此外结石是不透明的,而舍利子属于晶体状,二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物体。
3.特殊情况下高温焚化后的产物
曾经有专家做过相关实验,他们通过合法正规途径获得不同年龄逝者的骨骼后,分别对骨骼进行加热反应。
200℃时,骨骼出现碎裂及变形。
400℃时,骨骼中的有机物开始重新结合。
600℃时,骨骼中出现了很多不规则晶体。
800℃时,这些晶体开始“变大”。
1600℃时,晶体逐渐融化成球状。
这些晶体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磷酸盐、碳酸钙,而这些晶体,就是俗称的“舍利子”。
至于这种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大家在耐心看完下文后自有定论。
1988年,中国台湾中科院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取出了部分高僧舍利子,他们打算用科学的方式来揭开舍利子的神秘面纱。
最后研究发现,舍利子的主要元素就是钙、盐、碳,也就是说舍利子的成分其实跟骨骼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重结晶现象,即人体的细微骨骼熔融又重新结晶的过程。
重结晶能让钙盐物质的纯度更高,所以舍利子看上去是“通透”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舍利跟舍利子不是一种概念,舍利多跟骨头连在一起,舍利子多为独立的晶体状,从上面的实验也可以看出,或许是温度不同,所以导致晶体是否附着在骨头上,以及晶体的大小有差异。
此外,2007年有人还申请了“人为制作舍利子”的专利,里面详细描述了“舍利子”的制作过程,并且比例配方都有,想要知道详细内容的,可自行查阅,网上都有。
那么可能又有人问了,舍利子的颜色怎么解释?
在给出我的看法之前,先用几句话给大家说下“烟花五彩缤纷的原理”。
烟花的原理其实就是“爆炸”,爆炸所释放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让烟花更好看,人们开始在烟花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归根结底,这些都属于金属离子。
在焰色反应中,钠对应黄色,钙对应砖红色,铜对应绿色,铯对应蓝色等等。
咱们将视线再挪回“彩色舍利子”上,要揭开谜底,就不得不提起“得道高僧”这个身份,在佛教中,金、银、琉璃、玛瑙、水晶、砗磲、摩尼珠为“七宝”。
很多得道高僧都会挂些佛珠宝石,当高僧圆寂后,这些具备象征性的个人物品,也会随着高僧的遗体一同火化,其中成分有很多是各类金属离子跟二氧化硅。
七宝中的二氧化硅会跟骨骼中的钙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加了生成舍利子的概率。
此外,那些诸多金属离子跟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后,自然就生成了不同颜色的晶体,即有色彩的舍利子。
相比于常人,吃素的僧人更容易生成舍利子,这是因为长期的素食主义会让人体积累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很多老百姓在焚化后,少部分群体骨骼上也会附着晶体,因为以前生活条件艰辛,大多老百姓也是以吃素为主。
结语
回头再总结一下,我个人觉得,吃素群体更容易生成舍利子,但或许其生成比例需要很高的标准,所以能生成舍利子的人很少。
僧人这一群体比普通人摄入的纤维素跟矿物质更多,而且长期生活在有金属离子的环境内,日积月累之下,体内各类元素含量可能异于常人。
最后得道高僧的遗体在焚化过程中,会加入“七宝”,所以就更进一步增加了生成舍利子以及彩色舍利子的概率。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最终事实,如您有其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文明交流。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