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真实的赵云,没有那么神奇,但却是蜀汉大将中唯一在战场上使用空城计,还把曹操毒打一顿的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也是比较高的,他不仅注解过《孙子兵法》,还自己写过兵书

真实赵云,没有那么神奇,但却是蜀汉大将中唯一在战场上使用空城计,还把曹操毒打一顿的人。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也是比较高的,他不仅注解过《孙子兵法》,还自己写过兵书。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军事上比较厉害的人物,却在汉中之战期间,中了赵云的计,被打得丢盔弃甲。

赵云计赚曹操是怎么回事?

话说当时汉中之战进入下半场时,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大败曹军后,曹操为了保住汉中,亲率大军驰援,并大量运送粮草到北山下。

但刘备方面在粮草供应上却是捉襟见肘,而黄忠与赵云正好同在一个大营,这哥俩看着曹操的运粮队实在是眼馋得很,于是商量着去打劫曹操的粮草。

两人商定好之后,决定由黄忠带着一支军队前往北山抢劫曹操的粮草,并约定好回来的时间。

但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回来,赵云担心黄忠怕是遇到什么麻烦了,于是亲自带着数十名骑兵出去打探消息。

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谁知,刚出门不久,便半路撞见曹操大军!

此时赵云身边只带着几十个骑兵,而对方可是数万大军,按照常理,应该撒腿就跑才对。

可赵云却当场带着数十骑直接冲进曹军前锋部队,左冲右突,曹军一时不知虚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下就被打蒙了,阵型也变得十分混乱

赵云并不是无脑冲杀,而是且战且退,一边打一边撤,搅乱了曹军阵型后立马就跑路。

可这时他却发现自己的部将张著受了伤,没能跑出来,又陷入曹军包围。

于是,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二话不说,当即突入曹军阵营,一阵厮杀后,成功救出张著,突出重围。

这时,曹军方面也发现对方只有几十个人,而亲率大军跟在前锋部队后面的曹操也抵达战场,于是立刻重整阵型,并迅速追了上去。

赵云眼见曹操大军已来,不能恋战,带着人一口气就狂奔回到了营寨中。

留守营寨的部将张翼一听曹操亲率大军追来,当即就提议紧闭寨门据守。

谁知,赵云却发出了一条命令,惊呆了在场众将!

只听赵云命令道:将寨门敞开,隐蔽所有旌旗,所有人统统回到营帐藏起来,不得出声。

众将听完一脸懵逼,但还是执行了命令,不一会儿,曹操就亲自带着大军杀到。

然而,当曹操看到蜀军营寨空无一人,现场一片沉寂后,感到十分反常,顿时起了疑心。

此时的曹操看着眼前这一幕,再联想到赵云带着几十个人就敢冲击自己几万大军,还打完就跑,这分明就是故意用小股部队挑衅激怒自己,好引诱大军追击。

再示以空营,引诱自己进入蜀军营寨,再打一个伏击,眼前的空营寨只怕是个陷阱,里面肯定有伏兵,这要是进去可就出不来了。

一想到这里,曹操顿时后背发凉,心想,幸亏自己识破了赵云的奸计,要不然这条老命可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于是,曹操当即下令,全军向后转,后队变前队,立刻撤军。

这时,躲在营帐中的赵云才向部将们解释道:

黄老将军带着军队出去打劫曹军粮草尚未归来,如今营寨中兵力不足,即便闭门拒守也必然不是曹操大军的对手,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示之以空营,曹操生性多疑,必定怀疑有伏兵,不敢进犯。

众将听完,这才醒悟过来,纷纷敬服。

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但赵云并不打算就此结束,他立刻又命令全军集合,追击曹军!

大家一听,又懵了,这么点兵力,去追击曹操数万大军,这不是去送人头吗?

看着众将不解的眼神,赵云又解释道,曹操自以为识破我们要在营寨伏击他的计谋,正得意而还,必然想不到我们会突然在背后发起进攻,到时候可以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蜀军在赵云的率领下,立马集结起来,迅速追了上去。

此时的曹军已经行进至汉水岸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背后擂鼓震天,紧接着,天空中就下起了一阵箭雨,曹军大量士兵被射杀。

赵云随即率军发起了冲锋,在一片喊杀声中,曹军以为是遭到了蜀军大股部队的进攻,顿时陷入恐慌,士兵们争相逃散,混乱中又自相践踏,还有掉进汉水淹死者不计其数。

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曹操经此一战后,仅仅在汉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就主动撤离,刘备随即占领汉中。

可以说,赵云在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一战定乾坤,成功迫使曹操放弃了汉中。

战后,刘备听说了前因后果之后,对赵云大加赞赏,还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而蜀军将士更是对赵云佩服之至,给他起了个外号:虎威将军。

事实上,这一战也是赵云军事生涯中最巅峰的时刻,除此之外,赵云并没有其他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的战绩。

赵云其他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呢?

其实上述内容,都还是根据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写的《云别传》所记载,并不是《三国志》的记载。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赵云一生的军事生涯,基本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他最开始追随刘备的时候,是做了刘备的警卫队长,属于保镖性质。

刘备娶孙尚香后,这位孙大小姐带了一队女侍卫部署在家里,刘备心里害怕,干脆调赵云也带了一队警卫,就分别在孙尚香女侍卫的对面站岗,这是警卫队的工作性质。

后来刘备在荆州被曹操追杀时,赵云也是作为警卫队长,负责保护刘备的家小,所以才会有长坂坡之战,赵云救出阿斗的事情。

直到刘备入川时,赵云才开始在军队中参加指挥作战,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时,带着张飞、赵云溯江而上,分定川中各郡,这是赵云第一次指挥作战。

刘备夺取益州后,赵云也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翊军将军。

再往后,就只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采用疑兵之计,对外宣称要从斜谷道大举进攻曹魏,实际上派赵云、邓芝带着偏师作为疑兵进军至斜谷道抵挡曹真大军,而诸葛亮则率主力攻祁山。

结果,赵云、邓芝所部面对曹真大军时,由于敌众我寡,在箕谷作战失利,幸亏赵云指挥得当,迅速聚拢军队,据险固守。

撤军之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挡了曹军追击,这才使得这支蜀军能全身而退,事后,赵云受到了诸葛亮的表扬。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赵云就去世了。

这就是赵云的全部军事生涯,除了跟着诸葛亮北伐那次以外,其他战绩在史书上根本就是一笔带过,可见也比较稀松平常,不值得单独拿出来长篇大论。

至于前文中,赵云在汉中之战时,采用空城计打败了曹操大军,这事儿并非出自《三国志》。

如果根据史书的可信度来说的话,写《三国志》的陈寿本身就是蜀国人士,后来蜀汉灭亡后,他才投效到晋朝,开始编修《三国志》。

也就是说,陈寿就是三国时代的人,他写史书的时候可以看到第一手的资料,加上亲身经历,所以《三国志》的可信度是没有问题的。

但《云别传》的作者裴松之,他在写《云别传》的时候,距离三国时代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相对来说,可信度是要低于《三国志》的。

不过裴松之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写的史书作品,想必不会捕风捉影,如果将两本史书结合起来看的话,赵云的形象会十分丰满,多了很多细节。

总体上来讲,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是因为他指挥作战的次数实在太少了,哪怕是《云别传》》中,总共也没多少次。

至于是不是万人敌这事儿,按照《三国志》的评价,陈寿是将关羽、张飞列为万人敌的,赵云则是被称作“爪牙之士”。

但从赵云在汉中之战时,带着几十个骑兵就敢冲击曹军前锋,最后还成功冲回营寨,再到诸葛亮北伐时,他亲自断后,阻挡曹军,成功使得大部队回撤来看,赵云不是万人敌,但胜似万人敌。




引言

赵云,这是三国中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

这是一个集骁勇、智慧、忠义、低调、胆识、胸怀、长寿于一身的武将。起码,在《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正史上的赵云也是这个样子的么?准确地说《三国演义》的确把赵云过分地夸张、完美化了。但真正历史上的赵云,和小说中的赵云相比,其实也相差不多。否则,罗贯中为什么不去美化别人,而偏要美化赵云呢?

分析

如果说,仅从一个维度去看赵云的话,单维度范畴内的赵云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优秀的将领。

可如果把众多的维度都集合在一起,赵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级将领,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先锋级将领。毫不夸张地说,赵云是一个适合任意时代,任意君主的将领。

他可以上马杀敌冲锋陷阵,可以谏言君主尽职尽责,可以恪尽职守却有紧守为臣之道,有大功却绝不自傲,有小过便自省自谦。

  •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就是来形容赵云的。可如果你以为这个成语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那你就错了,这个成语是从正史中来的。

他从追随刘备开始,就被委以重任:

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赵云的工作职责是给刘备管理骑兵。那个时候的刘备才有多少兵马,骑兵对刘备而言那就是命根子,能把命根子交给赵云去管理,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当然,赵云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刘备的信任,无论刘备是低谷还是得势,赵云对刘备也从来也没有过背叛。他就像一个保命符一样,始终护卫在刘备身边。

长坂坡的凶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刘备自己造成的。刘备自己失去了最佳战机,最终导致曹魏的追兵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就是老婆孩子与战斗中失散。如果没有赵云,那可能真的没有后来的刘禅: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有没有长坂坡激战这点我们还真没法给出准确答案。但救护幼主和主母这是的确发生过的,而在当时的危机之下,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其实也足以说明赵云的勇武和忠义了。

至于“一身是胆”这个成语,是出自于汉中之战: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大家有没有感觉比较眼熟,赵云的这一计策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空城计。“虚而视之实”,赵云给曹操摆了这么一道,还真把多疑的曹操哄住了,此种胆魄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至于后人对赵云的评价有多高,只拿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

或许这个比喻有些夸张,横扫匈奴的霍去病怎么是赵云可以比的呢?但以赵云一生的战绩来看,局限他的是他的平台,而并非是他的能力。

  • 德才兼备的顺平侯

“顺平侯”是赵云死后的谥号,而赵云为什么能得到这一谥号呢: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从这个谥号中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赵云的一生。低调、平和、贤德、仁爱,做事有法度,行事有依据,更为关键的是,他有“克定祸乱”之功。

有人说,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一个保镖,所以刘备对赵云并没有委以重任。不给他像关羽、张飞那样的军权。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刘备封赵云的是翊军将军。

翊是什么意思,那是辅佐的意思。说白了,刘备之所以不让赵云统领一方,不是忽略了赵云的能力,更多的是让赵云给他查漏补缺。

因为赵云这个人胆大心细,从赵云对刘备早期的谏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赵云的话既中肯且准确: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赵云不居功自傲的性格让他不会迷失于眼前的得失。这样的人势必比旁人看得更远,更准,所以,刘备需要这样的人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而赵云也做到了: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虽然刘备最后并没听赵云的建议,但这并不影响赵云给刘备谏言的事实。而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也幸亏是有赵云的存在,才给挡住了东吴的追兵。

结语

从赵云的经历和战绩上来看,他的确是胜多败少。虽然没有被人称之为“万人敌”,但其骁勇也是事实。

至于说“常胜将军”,在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人这么称呼过。不过确实有着子龙身经百战未尝败的评价。

当然了,赵云也并非没有失败过。“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道理大家都懂。蜀汉军事集团本身综合实力就不济,赵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更何况,一生都活跃在战场上的将领,在战场上打了四十多年仗,若真是一次败仗都没有,那才是稀奇呢。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