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人老了都愿意捡破烂?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常常会发现有的老人,不戴口罩,甚至是不戴手套,在村头巷尾,街道两旁的垃圾台、垃圾桶、垃圾箱,甚至去了垃圾集中点,总是在翻动、捣鼓垃圾,全然不顾苍蝇飞舞、霉气让人“窒息”的恶劣环境。捡破烂的很多都是老人,还绝大多数是女性,他们之所以这样,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想在垃圾中寻个零花钱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常常会发现有的老人,不戴口罩,甚至是不戴手套,在村头巷尾,街道两旁的垃圾台、垃圾桶、垃圾箱,甚至去了垃圾集中点,总是在翻动、捣鼓垃圾,全然不顾苍蝇飞舞、霉气让人“窒息”的恶劣环境。
捡破烂的很多都是老人,还绝大多数是女性,他们之所以这样,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想在垃圾中寻个零花钱。
垃圾都是“边角废料”,在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各类垃圾乱扔乱倒,特色是现在人们购物都用的是塑料袋,随手扔似乎是一些人的习惯。
后来垃圾有了“归宿”,也是人们普遍的环保观念加强的体现。有了这不定时倾倒和扔进的垃圾,一些老人似乎看到了“商机”,间或也要废塑料瓶、饮料桶、废纸,“运气”好点,还会有包装箱之类的东西,一天下来也卖个三五元的。
就为这三五元,这些老人不嫌脏、不怕丢人,忙不可迭。
我的小区的垃圾箱,总有那四女一男拣垃圾的,从早到晚这个走了,那个又翻。他们谁不是一天要来翻到四五次。我历数了这些拣垃圾的,那个男的,人不太精灵,是个光棍,总是蓬头垢面,背着个蛇皮袋子转悠;80多岁的老太,有6个儿子,自己却孤身一人;70多岁的老太,与小儿子生活,儿媳妇对她总是克扣饭菜吃不饱;还有那位70岁的老太,招了上门女婿,自己却独身单过。这虽然不是“众生相”,但至少说有些拣垃圾的还是想“挣”个零花钱。
也有极少数是“闲不住”,把这当作“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一位70多岁的老太,重孙也有了,儿子是企业下岗职工,县上有廉租房,市上也买了楼房,老家也建了宽敞的新宅。她说儿孙们都不让她捡垃圾,她觉得值,每天早晨五点多起床,趁早在街上和一些单位捡垃圾,一天不停地转悠、找寻垃圾,活动筋骨,人也身心舒畅。再说一个月也能收入二三百元,贴补家里的生活,省下钱未也让儿孙还房贷。
翻动垃圾箱,捡个破烂,这或许是个别老人的生活所需,也或许是自寻其“乐”。他(她)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更不能被歧视。随手扔垃圾还不如投进垃圾桶,也算是对这些老人献了“爱心”。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提到老人的这种守旧情况,即使家里存储空间有限,旧东西成堆,他们也不愿意把这些东西送人或扔掉,有的经济收入稳定的老人竟然还选择出去捡垃圾,当起了“拾荒人”。
带回来的这些东西根本没有太大的价值,而且也不值钱,所以大家都想不通为何老人放着家里的好东西不用跑出去捡垃圾。有时子女趁着老人不注意扔掉东西还会惹来父母的埋怨,父母责怪年轻人太浪费、不懂得节俭,子女生气父母不好好享福,思想守旧。
在父母眼中,旧物的价值不是在于金钱多少,能否被利用,而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承载。他们因为在意过去的美好,把对回忆的留恋、对存在感的渴望投射到那些具有时代感的物品当中。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看到,那些喜欢“收藏”垃圾的老人,缺乏兴趣爱好,正是这种内心的空虚才促使老人选择这种方式,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爱。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两种人)去理解,并不是说所有的人“老了都愿意去捡破烂”!
一,一般来说,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多都经历过艰苦困难岁月,他们深知生活来的不容易,勤俭持家、厉行节约的意识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他们在外面看到一块紙壳子,一个饮料瓶子都要捡起来,攢多了就去卖了。不管卖五块还是拾块钱,都是满怀喜悦的心情回家,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果实”!
还有少部分人,他们并不贫困,可是他们也喜欢捡路上的有用的东西,平时也是生吃俭用的,让人不好理解,其实他们这也是受老一辈人的传统影响吧!
二,孤独、鳏寡老人。这类人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丧偶,有的没有子女,有的年老体弱不能从事体力活,有的家景贫寒且没有一定收入,所以他们会选择拾荒来补充生活,有的就在附近,还有的还远走他乡……
我觉得,老人捡破烂是值得理解、同情和赞扬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怕脏不嫌累,用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偷不抢挣得那是“干净钱”!
顺便说一下,还有的父母捡破烂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为了上学的孩子,现实中还真的有供出了大学生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在这里,也希望校园之子们能体会到父母那份苦心,珍惜他们的汗水钱、知恩发奋,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勤俭能持家,劳动最光荣!
请善待拾荒老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