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军舰可以买,不必国产化,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还非要建造中国自己的平远舰?对此你怎么看?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主张通过与列强进行外交谈判,购买外国军舰和引进技术,以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他认为购买外国军舰更加快速和经济高效,相比于自行建造军舰,能够迅速缩小与列强的军事差距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主张通过与列强进行外交谈判,购买外国军舰和引进技术,以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他认为购买外国军舰更加快速和经济高效,相比于自行建造军舰,能够迅速缩小与列强的军事差距。
然而,慈禧太后对于李鸿章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尽管她也意识到购买外国军舰的必要性,但她坚持认为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军舰制造能力。
慈禧太后的观点可能基于以下考虑:
- 独立自主:自行建造军舰可以展示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能力和自主性,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国供应。
- 技术与工业发展:通过自主建造军舰,中国可以提高自己的军事技术水平和工业实力。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国防和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利益和长远考虑:慈禧太后认识到,过度依赖外国军舰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和后勤的依赖、外国势力的干涉等。因此,她认为自主建造军舰对于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综上所述,尽管李鸿章主张购买外国军舰,但慈禧太后坚持自行建造军舰的立场,因为她认为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国防需求和长远发展。这体现了当时中国政府内部在军舰建设问题上的观点分歧。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李鸿章并不是完全反对军舰国产化,他反对造“平远”另有原因。
一般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因为他筹办的北洋水师主力舰基本购买自国外,和南洋水师大多是国产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觉得他对自造军舰似乎没什么兴趣。不过实际上在北洋水师早期装备了不少国产的炮舰,而李鸿章也曾经多次关注自造军舰的相关事宜。
福建船政局开设初期,其创始人左宗棠对近代海军认识不足,认为军舰上应该加装货舱兵商两用,平时跑运输赚钱,战事打仗。这种想法不错,但是实际上军舰加了货舱以后生存力下降,而且军舰载货量有限,跑运输也无法和真正的商船相比,变成了作战不行,运输也不行。
北洋水师装备的国产炮舰“威远”号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以后,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他和李鸿章对于海防理念比较接近,两人关系日益密切。所以自沈葆桢以后,接任船政大臣的丁日昌、吴赞诚、黎兆棠等人都是出自李鸿章的幕府,这一时期李鸿章对福建船政局的影响极大。
李鸿章、沈葆桢在筹建海防时,因为大中型铁甲舰费用昂贵,一时难以购买。李鸿章因此建议福建船政局先行仿造新式的巡洋舰,这样以后买好铁甲舰以后可以直接成军。在此前北洋水师已经从福建船政局调拨了“威远”等炮舰,如果福建船政局巡洋舰仿造成功,北洋水师很可能会继续调拨。
然而尽管李鸿章建议仿造巡洋舰而不是铁甲舰,主要是考虑此时福建船政局技术水平比较低,需要先从简单的做起。但是因为各衙门扯皮、经费等问题,福建船政局从1877年委托法国地中海船厂帮助设计新式巡洋舰,到1881年11月9日实际自己开工建造,还是花了四年多的时间。
而等到第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号下水,已经是1883年,历时六年之久,原本还算新式的设计已经过时,各国的巡洋舰进入了穹甲时代。
“开济”号无防护巡洋舰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指望李鸿章还对国产军舰有多少信心。他早就等不及在英国订购了碰撞巡洋舰“超勇”、“扬威”两舰并且回国,而在德国订造的“定远”等舰也已经差不多完工,一个月以后又在德国订购了“济远”号穹甲巡洋舰,对于国产的无防护巡洋舰没了兴趣。
更重要的是,福建船政局提出建造三艘“平远”级近海防御型铁甲舰的时候,恰逢清廷为了加强海防,有意购买六艘新式巡洋舰。
“平远”虽然号称是铁甲舰,不过实际上只是加了装甲的大型蚊子船,李鸿章对此根本看不上眼。更何况清政府财政紧张,海防经费有限,福建船政局造船经费只能挪用他的购舰经费,而此时福建船政局的管理权又被左宗棠夺走,已经和李鸿章没什么关系,他当然要加以反对。
被编入日本海军的“平远”舰
倒是慈禧觉得船政搞了这么多年也该有点成果,所以支持福建船政局试造一艘。不过正如李鸿章预料的那样,外购军舰从六艘减少到了四艘。虽然慈禧承诺把福建船政局建造的铁甲舰拨给北洋使用,从后来“平远”和外购的“致远”等舰性能相比看,这事对于李鸿章来说还是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这事还真不能说李鸿章反对造“平远”就是反对军舰国产化,如果福建船政局当初早点完成自造巡洋舰的工作,说不准北洋水师也就装备国产巡洋舰了。
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穹甲鱼雷巡洋舰“广乙”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