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最初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件事不知其始,不知其中,不知其终,表示对于一件事情的过程对于开始、中间经过、结尾,全都不了解,叫“三不知”。演变到现在,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意思就是对于一件事问什么都不知道,完全不了解
“三不知”最初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件事不知其始,不知其中,不知其终,表示对于一件事情的过程对于开始、中间经过、结尾,全都不了解,叫“三不知”。
演变到现在,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意思就是对于一件事问什么都不知道,完全不了解。“三”也有多的意思。一问三不知就是问多少问题都不知道,就叫“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于《左传》,生在春秋末期的晋国。晋国想攻打郑国,郑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的相国田成子组织出兵救援郑国。晋国的统帅荀瑶发现齐国田成子冒雨前进,马都不肯走的时候就拉它、鞭打它。于是荀瑶就收兵了。
荀瑶说,“我卜伐郑,不卜敌齐。”我占卜问的是和郑国打仗,可没问过和齐国打仗会怎么样。也就是说荀瑶对于和齐国打仗是没把握的,觉得天意可能会护佑齐国。于是荀瑶让人去问田成子:你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陈国是你的宗国,陈国被灭是郑国的罪过,你不体恤陈国吗?荀瑶的意思是希望田成子不要救郑国。
田成子确实是陈国宗室后裔,先祖田完本是陈厉公的儿子,后来因为避祸而逃至齐国。陈国最后是被楚国所灭。田成子这时听了荀瑶的话非常生气,质问荀瑶说:经常欺凌别人的人不能长久,你难道会长久吗?
晋国中行文子这时流亡到齐国。中行氏本来是晋国的卿,地位很高,但是在卿族斗争中中行文子被赵氏所伐而出晋奔朝歌,后来又逃到邯郸,再逃到鲜虞,然后逃到柏人,最后逃到了齐国。中行氏在晋国的封地也早已被瓜分。这时中行文子对田成子说:晋国将以千乘攻伐齐军的营门。田成子却说:我们国君命令我不要追赶零散兵士,不要害怕敌人众多。就算是真有一千辆兵车,我也不敢回避。我也会把你的话汇报给我们国君。
这时中行文子感叹说,我算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流亡了。“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君子在谋划一件事的时候对于开始、中间和结局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详再报告。而我现在对于三个环节都不知道就报告了,确实很难做到圆满。
三不知”应该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三”表示多数,因此,“三不知”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了解的意思。
例句:“如果我们直接登门亮明警察身份去调查,对方肯定不肯透露真情,来一个一问三不知对付我们,你又能拿她怎么样?”
第二种解释
《论语·尧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我们读《论语》读到最后,才能读到这一段话。我的理解是,孔子告诫他的弟子们,要是不懂“命”“礼”“言”,那么,这个人就白活了,也就做不了人了。我怀疑《论语》才是“一问三不知”的原始出处。
第三种解释
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也指事件的开始、中间、结束的全部过程。
《左传》: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我个人认为,我们学习语文,没有必要太过纠结这些“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的东西,只要知道大致的意思和基本用法就可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