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是篡位,朱棣却比李世民名声差?
李世民夺嫡,朱棣夺位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李世民争的是什么?他争的是长兄李建成的位置,也就是太子之位,而不是皇帝之位!李世民没有直接对皇帝——也就是李渊动手,这就是他和朱棣的最大区别,这也是朱棣名声那么臭的原因,即使他朱棣再怎么励精图治,史书上对他的描述始终是篡位得来的天下、杀侄抢来的皇位。李世民回到李世民身上,我们回顾下这位老哥是怎么从天策上将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皇帝的
李世民夺嫡,朱棣夺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李世民争的是什么?他争的是长兄李建成的位置,也就是太子之位,而不是皇帝之位!
李世民没有直接对皇帝——也就是李渊动手,这就是他和朱棣的最大区别,这也是朱棣名声那么臭的原因,即使他朱棣再怎么励精图治,史书上对他的描述始终是篡位得来的天下、杀侄抢来的皇位。
回到李世民身上,我们回顾下这位老哥是怎么从天策上将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皇帝的。
玄武门之变前,27岁的李世民的官职是“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从这个官职就可以看出在开创大唐的功劳榜上,李世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并不是否认李建成就没有能力,反倒是他这位二弟光芒太过耀眼,逼得他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对付这位手握军政大权的兄弟。
同样,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政治野心,自然是想要和李建成争一争太子之位的。即使李世民不想争,你以为他手下那些跟他一起开疆拓土的功臣会让他佛系躺平?
所以才会有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看着亲生骨肉自相残杀,李渊是何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手中的权力全都转交,两个月后退位。
这就叫体面,不仅李渊退位体面,李世民登基也体面。
再看看朱棣,虽说有千种苦楚,被逼无奈之下才带领八百府兵奋起反抗,也得亏他朱棣真有点本事,一跃而上成了大明之主,但是你朱棣抢的是侄子的皇位,得位不正,那就不叫体面!
而这种篡位的行为,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心里,终究是容不下的。
那么,两人在登基之后对于跟随自己敌人的臣属是怎么处置的呢?
一个尽释前嫌,一个诛杀前臣
对于冯立、谢叔方、薛万彻,李世民感慨的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侍奉的人,是义士啊”,就以这样的理由赦免了他们。而对于太子冼马魏徵,李世民更是器重他的才能,对他以礼相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但这幅画中有同样有像魏徵这样的原太子建成一党的能臣。
那么,朱棣对于忠于朱允炆的臣属是怎么处置的?我就举几个例子。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是建文帝朱允炆最信任的三个文臣。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被诛十族!第十族乃是方孝孺的门生、朋友,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因黄子澄受牵连的有345人。
对密谋刺杀自己的景清,朱棣不仅杀其人、灭九族,还屠其家乡,谓“瓜蔓抄”。
更多建文帝旧臣的家属、亲人都被牵连,即使活下来也逃不脱厄运,有的被流放,有的被发送教坊司充作妓女。
我们仔细想想原因,为什么李世民能够以宽容的肚量去接纳敌人臣属,而朱棣却要赶尽杀绝?
我认为就是能力和名气的区别。李世民因功劳太大,封无可封,才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哪怕是建成一党估计对李世民也会心生仰慕,所以哪怕最后建成身死,这些旧臣也能心甘情愿认输。
李世民东征西讨,自己也有信心驾驭这帮建成旧党,既然这些人也有才能,为何不用?
但是朱棣就不同了,他不过是个北地藩王,以前从未有过建树,最多也就在北京带兵打过蒙古人,南京城里那些终生受孔孟思想浸润的文臣们怎么可能甘心服从朱棣。
所以哪怕是朱棣带兵打下了南京城,这些文臣武将也不肯服气,甚至密谋刺杀,以朱棣那种火爆的性子,肯定会举起屠刀。
政治影响不同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只用了一天时间,冲突范围也仅限于玄武门一带,后续很快就控制了整个皇宫和全国的政权,加上他那几乎功高盖主的名望,天下之人无不归附,所以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和李渊的权力交接过程顺顺当当。
但朱棣老哥就苦了,虽然的确是建文帝削藩做的太过分了,他无奈在北地被迫起兵,美其名曰“清君侧”,但明眼人都知道你朱棣就是在谋反,要是朱棣真的打下南京城,他真的仅仅是铲除受建文帝信任的几个文臣吗?他不会做第二个曹孟德?甚至直接逼侄子退位?
所以朱棣在打响反抗的第一战之后,身上就必然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抹清的污点。再加上“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多,死了多少士兵百姓?跟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一比,那名声必然不好。
那我们再看看两人成为皇帝之后的政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你看这上面有朱棣吗?
贞观之治开启了盛唐的大门,于是有了广阔的疆土、灿烂的文化,中国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
永乐一朝比起来就差了很多,当然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下令解缙等人修《永乐大典》的成绩,但我们想一想,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能和贞观盛世相提并论的呢?明成祖朱棣时期,你觉得配吗?
综上所述,你就该知道为什么朱棣名声要差了。
李世民没有篡位,而朱棣则是名副其实的造反。单就这一点,朱棣就可以得到一个差评。但是李世民的风评比朱棣好,还在于李世民的格局更大。
靖难之役与玄武门之变的区别
成王败寇,这个词并不适合用在帝王之家,更适合用在对手身上。在玄武门之变中,李氏三兄弟争夺的是帝王的入场券,他们都是李渊的嫡子,实际上都有资格去抢这唯一一张通往龙椅的门票,但是谁能拿到就要看实力了。
实力有软实力和硬实力,太子李建成软实力不弱,太子之位坐着,舆论导向也把控在他手里,再加上老爹李渊和李元吉对他的支持,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帝王之路将会是一路畅通的。
但是他自己并没那么自信,因为他的硬实力不够,正因为他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害怕李世民,处心积虑地去诋毁和陷害李世民。
李世民的硬实力太强大了,半个大唐江山都是由他打下来的,征讨西秦,荡平刘武周,剪灭郑、夏,大败刘黑闼,由此而形成了“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局面。
当他凯旋而归时,李渊为表彰他的功劳,还破天荒的给他封了一个“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之后他在府中设官署,开文学馆,招揽四方文学之士。因此,在他旗下聚集了一批文武精英,从而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直接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地位。
由于政治权力排他性的作祟,李建成为确保自己顺利继承皇位,必然要与李世民开启互撕模式。比如在打猎的时候故意给他一批烈马想把他摔死,再比如在宴饮时,暗中给他下毒,导致李世民吐血数升,还有和弟弟李元吉合伙跑后宫去说李世民的坏话,等等,尽管这些记载不一定属实,但可以想象,他们兄弟间剑拔弩张的局面
那么作为现任皇帝的李渊为何不能把控这一局面呢?在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对自己儿子们太有信心了,以致于他手里并不有兵权。这也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隐患,试想谁会怕一个没有兵权的皇帝的呢?
那么兵权在谁手里呢?自然是在三个儿子手里,所以在长安城内,作属下的也不容易,三个儿子各自发号施令,到底该听谁的呢?后来他们只好谁的命令先来就听谁的。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被迫之举,前面说了在软实力上,李建成占优,太子是李渊立的,他也不会自打脸地支持李世民。到最后,为了遏制李世民的势力,甚至将李世民的秦王府进行了肢解,将其属下人马要调给李元吉。
李世民久经沙场,在他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坐以待毙”这四个字,迎战、回击,有力地回击才是他的风格。
王权争斗向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李世民不提前布局,不豁出去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李建成一旦逮住机会,死的人便是李世民了。
所以,玄武门之变尽管有着诸多争议,但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上考虑,此举也实属无奈之举。对于玄武门之变,他自己后期也有自己评价:
“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他认为这是一场正义之战。
从王权内部斗争来看,他的确以一己之力做到了伤亡最小的创世之举,主动出击避免了一场惊扰平民百姓的大规模武力战争。要知道在历史上最惨烈的王权争斗,西晋的“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之久,一个王朝几乎断送在这场内乱上。相比之下,李世民将伤亡降到了最小,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而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就不一样了,他的天下是硬抢来的。如果从宗室血脉的角度上来说,朱棣没有机会坐龙椅,他是庶出,这一点也是朱元璋非常在乎的一点。
朱元璋死后,他选定的继承人是其嫡皇孙朱允炆,也就是太子朱标的长子。实际上,按照惯例,长子亡,可选立次子,但他没有这么做,还是遵从了大臣们的建议,放弃了朱棣。
朱棣争储失败,心里记恨那是肯定的。朱允炆除了手里握着一张皇帝的直通票,在政治博弈上与朱棣几乎没有可比性。说白了,朱允炆和李渊的境况差不多,手里没兵权,而他的叔叔们则个个手握重兵,这实在是皇帝的悲哀。
而雪上加霜的是,朱允炆做了一个错误的举动,为了抑制藩王的势力,他采纳了亲信黄子澄等人的意见,逐步取消各个藩王的权力,而实际上他单靠一身黄袍根本无法实现削藩。也正是这一举动也彻底将朱棣激怒,他早有称帝的野心,根本不会坐等明惠帝来擒拿他。
于是,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以诛杀奸贼齐泰、黄子澄为名,展开了一场争夺皇权的叔侄大战,最后强行夺得大位,史称“靖难之役”。
由此,我们也看到,朱棣起兵实为篡位,而且他这一起兵一打就是三四年,动静大了去了,又是多少生灵涂炭哪!
李世民比朱棣的成就高吗?
其实单论功绩,朱棣和李世民相差不大,但是有一点,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大于明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开明,使得周边各国产生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向心力。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汉字的输出,特别是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由于唐朝的世界帝国属性,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在唐朝居住。所以说,唐朝对世界的开放力度是很大的,唐朝是一个国际化的唐朝。
反观明朝,在郑和之后,明朝逐步采取了保守措施,不再对国际事务具有持续的影响力,相比之下,明朝显得更为保守。但是从强大的持久性来说,明朝的持续力更久。
但在后人的印象中,特别是普通人心中,只会对最繁盛的那个朝代感兴趣。研究的人多了,名气自然也越来越大,再加之李世民的确有着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的壮举堪比开国皇帝。
因此,论影响力,李世民的名气自然比朱棣要大的多。而人们对朱棣的诟病,也多集中在他的篡位上,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