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临县碛口古镇好玩吗?
碛口古镇及周边的李家山、西湾村等都值得游览碛口古镇,是碛口旅游区主要景点,还包括西湾、李家山、寨子山、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石壁水蚀画廊等。我来到碛口古镇后,雇辆车开始古镇周边游,先去看黄河石壁水蚀画廊、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午饭后又去李家山、西湾和寨子山村
碛口古镇,是碛口旅游区主要景点,还包括西湾、李家山、寨子山、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石壁水蚀画廊等。我来到碛口古镇后,雇辆车开始古镇周边游,先去看黄河石壁水蚀画廊、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午饭后又去李家山、西湾和寨子山村。驾驶员当导游,带我走马观花般逛一遍。
△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
△最高处是碛口古镇的黑龙庙。
碛口,是因“大同碛”而名。就在近处的黄河大同碛,素称险恶,水急浪高,暗礁多,落差大,船筏难以通行,碛口便成为了黄河北段水陆中转码头,明清至民国时期,是北方著名商贸重镇。现在这地方依旧很古朴,烟火气息也很浓。
△李家山村景局部。
△李家山村景局部。
有位著名画家到李家山采风时,被这里的层叠窑洞,错落有致分布在山坡上,像一幅浓郁黄河风情、纯朴百姓人家的画卷所震撼,使这偏僻的小山村逐渐受到关注,后来到李家山摄影采风、写生作画、观光旅游的人多了名气更大了。
△最高处是西湾村后山。
△西湾村最高的房子一一绣楼院。
西湾村背山临湫水河而建,保存完好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建筑群,精致考究、古朴厚重,村内七条纵横小巷,把四十多座院落串联起来,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形成“立体交融式”的独特风格,也是山西省唯一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碛口古镇位于黄河秦晋峡谷中段,山临县西南48公里处,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镇自清中叶至民国,凭借黄河河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便利的交通让碛口古镇成为了晋、陕、蒙、甘等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商品集散地。
关于碛口镇名字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及黄河了。碛口镇,名字的关键在于"碛",根据《汉书》记载:"濑,湍也,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激水为湍,积石为碛"。可见碛口的命名与黄河泥沙堆积而成的险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事实上,碛口镇就是因为距离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不到600米而得名的。
"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岳声色大文章",这是清道光年间崔炳文为碛口黑龙庙山门题写的楹联,同时也是那个时期碛口商贸兴盛的真实写照。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河漫滩,发展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重镇,碛口镇又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首先碛口镇的成功在于它的地理环境。碛口位于黄河与湫水河的交汇处。湫水河,又名陵水、临泉水、临水等,发源于兴县合查山南麓的湫水寺,纵贯临县南北,至碛口流入黄河,全长一百多公里。每逢雨季湫水河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注入黄河,在黄河东岸形成了"麒麟滩"。
麒麟滩的存在把原本宽四五百米的黄河挤成只剩八十至一百米宽度,再加黄河在这一千米内有着近十米的落差,这就形成了河水湍急、波涛汹涌、礁石林立的"大同碛",使船只不能安全通过,不得已之下船只只能在此靠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码头。
粮食成为了碛口镇成功的另一因素。明朝建立之初,为防范北元南下,在河北、山西北部一带设立了"九边"重镇并将百万之兵屯驻于各边镇。九边重镇的存在,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粮食运输压力。为解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难题,明朝政府推行民运粮、就地屯田、开中制(用粮换盐引)等方法来解决这一困难。其中民运粮就涉及到了运输这块,碛口濒临黄河,南接汾运盆地,北与晋中太原盆地相连,溯河而上可达九边重镇大同镇、固关镇、宁夏镇等地,成为了民间粮食运输的重要枢纽。
到了清朝初年人口激增,本就多山贫瘠的山西经常面临着缺粮的问题。为了缓解山西粮食的压力,巡抚刘于义采取了蒙粮运晋的方式。将蒙古的粮食通过黄河运送至山西,并在碛口上岸,再经水路、陆路运送至汾州或者太原。碛口再一次成为了粮食运输的中转站,无疑是推动了碛口商贸的兴起跟发展。
最后碛口古镇的兴起就不得提及一对父子、一群人。在碛口兴起的过程中,当地村民陈三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永宁州志》记载:"康熙年间,岁大祲。三锡侧然隐忧,因念北口为产谷之区,且傍大河,转运匪难,遂出己货于碛口招商设肆,由是舟揖青至,粮果云集,居民得就市,无俘饿之虞,三锡之力也。至今碛口遂为巨镇,秦晋之要津焉"。时至今日,碛口镇当地人都尊陈三锡为碛口镇的创始人。
作为陈三锡的儿子陈秉谦也继承了父亲建设家乡的志愿,乾隆四十四年,陈秉谦负责修整了永宁州至碛口的道路,史载:"郡守徐公令秉谦修黄卢岭官道,秉谦慨然独任。除捐己货外,竭力经营,逾年而工峻"。这陈氏父子对碛口古镇的建设可谓是尽心竭力,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之下,碛口镇愈发兴盛。
碛口镇的兴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晋商的来往。晋商们从西北运回来的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毛皮都先送到了碛口,再由碛口发往山西各地。从山西各地采购的绸缎布匹、煤油、茶叶、铁制品、洋货最终也经由碛口运向了全国各地。
商贸活动的繁荣很快带动小镇发展起来,各种店铺、钱庄、客栈、酒肆等业态应运而生,小镇整日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这一派繁华的景象一直维持到了抗日战争,随着1938年日军的到来,迫使众多的富商巨贾撤离碛口,昔日繁荣的小镇很快就衰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公路、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碛口丧失了河运的优势,从此完成了它商品中转站的历史使命,最终被人遗忘在晋陕峡谷当中。
今天的碛口古镇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脚下的石板路,眼前民居、院落、客栈、当铺、庙宇、码头,似乎都在诉说曾经属于它的繁华。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