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满蒙多次联姻,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蒙古不来支援大清?
满蒙多次联姻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蒙古会无条件支援大清。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蒙古的立场和行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1. 内部政治斗争:当时的蒙古地区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各部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满蒙多次联姻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蒙古会无条件支援大清。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蒙古的立场和行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内部政治斗争:当时的蒙古地区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各部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斗争。蒙古王公们对于清朝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些支持与清朝联盟,有些则对清朝持怀疑态度。
2. 经济利益:蒙古地区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而当时中国的经济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蒙古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非常频繁,因此蒙古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局势恶化,以免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
3. 军事力量:尽管蒙古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是与八国联军相比还是显得比较薄弱。如果蒙古要介入战争,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资源,这对于当时的蒙古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蒙古没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政治斗争、经济利益和军事力量等因素。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大清不需要蒙古勤王;蒙古也没有实力勤王。
历史上的”满蒙联姻”,其实并没有表面那么和谐。
明末清初时,当时的蒙古其实仍然致力于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荣光。但是自从蒙古帝国末代大汗林丹汗病故之后,这个理想就几乎成了空想。
当林丹汗想实现蒙古内部统一的时候,努尔哈赤先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建立了后金汗国。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惧怕被林丹汗吞并,便依附后金,与努尔哈赤联姻。我们所熟悉的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是蒙古科尔沁旗的。
但到后来后金变成了大清,生意做大了之后,满洲的八旗显然不够用了。“满蒙联姻”的形式和目的就完全变了,满人主动地大量“批发”宗女给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其目的就是为了笼络蒙古各部、加强藩属关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经常会提到满蒙一家了。
但是当明朝灭亡以后,西北边陲便成了三不管地带了,由蒙古人开发经营的几个汗国迅速坐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准噶尔汗国,曾经一度吞并喀尔喀蒙古(就是宝日龙梅那个喀尔喀),形成可以和清朝抗衡的局面。经过康雍乾三代,耗尽大清多年赋税,才将准噶尔汗国彻底剿灭。
但至此,蒙古就开始彻底走下坡路了。随着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从俄罗斯回迁大清。蒙古人基本上就没有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再出现过在战争舞台上了,而大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则是守着自己的羊群和奴隶,无所作为。
从满清入关以后,皇帝的后宫里蒙古人就成了摆设。除了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几乎被同化为满洲贵族外,象征性娶进宫的蒙古女人也都不是因为联姻。
有能力的宗亲们则承袭个爵位替满清的主子们打工。这就是“满蒙联姻”的本质。
值得一说的是,当道光面对愈来愈衰弱的清朝时,突然想起了蒙古,立了一个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但这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意义。
时间到了1860年,作为满蒙八旗最后的荣誉,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最后的荣誉。僧格林沁在八里桥抗击英法联军,结果精锐尽没!到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所杀。至此,蒙古铁骑成为了历史名词。
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落荒而逃,她可能需要护驾的,但从来也没想过需要“勤王”。
而到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其实是慈禧老太太主动跟洋人宣战的。而且1900年不再是1840年,大家刚看到洋枪洋炮的年代了。在武器代际上,其实是几乎无差异的。而且京城内的中国非正式(义和团)的军队超过20万。最终为何会败?
那是因为败在顶层设计,慈禧老太太本身就是骑墙的态度,两边都想讨好,结果“东南联保”了,而西北主动要求勤王的部队,慈禧也不允许他们打着正规军的旗号去打仗,所以最后义和团就彻底被利用了。
而蒙古骑兵也根本没有实力去勤王。
而此刻的蒙古铁骑已经不能再叫铁骑了,而是一帮牧民而已。他们若擅长的也不再是弓箭,而是鸟枪。当初能开弓150斤,50米内能射穿3层皮革的蒙古骄兵悍将们,经过100多年的和平。开弓尚不足40斤,最多也就打个鸟吧,更别说面对现代的武器了。而其战斗力远远弱于西北的马家骑兵。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