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从放牛娃成为大明皇帝,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心中感慨万千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从放牛娃成为大明皇帝,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经遭遇灾荒而失去父母兄姐,曾经剃发为僧而四处流浪 ,曾经参加红巾军而反抗元朝 。他想起了自己一路征战四方,消灭各路诸侯 ,北伐灭元统一中原 。他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到九五之尊的地位,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
此时的朱元璋也想到了自己的亲人们,但是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的父亲叫朱世珍 ,母亲陈氏,他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分别是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姐姐是太原长公主朱氏和曹国长公主朱佛女。这些与他血缘最亲近的人都是在很早就去世了^ ,所以朱元璋能做的只能是给他们追封名号和建造陵墓,并不能让他们与自己共享富贵。
朱元璋的长兄朱重四,也是朱世珍的长子,根据兄弟们的命名顺序,朱重四排行第八,但很明显,他的堂兄弟们也被计算在内。在元朝时期,穷苦没有文化的家庭的孩子通常会用这种方式取名,比如陈友谅的名字叫陈九四,张士诚的名字叫张九四,这是因为两个九四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重八。有人认为朱元璋的长兄原名叫朱重五,但经过我仔细考证,《朱氏世德碑》中记载朱元璋的长兄应该是朱重四。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叫朱重五还是朱重四,后来他的名字都改成了朱兴隆。
《朱氏世德碑》中记载,朱重四的父亲先伯娶刘氏,生了四个儿子: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于盱眙)、重五公(生于钟离);后来又娶妻陈氏,生了四个儿子:长重四公(生于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于五河),以及某其季,后来迁往钟离。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蔓延,导致饥荒,再加上元庭的高压政策,没有任何赈灾措施。朱兴隆和他的父母朱五四、陈氏也在饥荒中死去。也就是说,当时朱元璋只有17岁,他的父母和长兄都饿死了。
朱元璋登基后,追封其长兄朱兴隆为南昌王。尽管朱兴隆已经逝世,但他留下了两个孩子,朱文正和福成公主。我们都熟知朱文正,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当朱元璋成为义军首领时,朱元璋的大嫂带着两个孩子来投奔他。朱元璋欣喜不已,将朱文正留在身边培养和训练。
在朱元璋的培养下,朱文正很快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当年,陈友谅大军进攻朱元璋,朱文正被派往守卫洪都城。在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成功抵御了六十万陈友谅军队的攻击,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遗憾的是,朱文正因封赏不公,曾打算投靠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囚禁,最终抑郁而亡。
尽管朱文正犯了错误,朱元璋登基后还是封他的侄女福成公主,并允许她以旁系亲属的身份享有直系公主的待遇。公主后来嫁给了王克恭,他曾经是福建行省参政,后来改为福州卫指挥使。另外,尽管朱文正未能见到朱元璋登基,但朱元璋对他的后代还是很慷慨的。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只有几岁,就被封为靖江王,并被分封到桂林。他是二十五个藩王中唯一的非直系子孙,这表明朱元璋对他的兄长后代仍然很关心。
除了朱兴隆的两个孩子外,朱元璋只剩下了他的二哥朱重六、大嫂和侄儿。当一场瘟疫袭击朱元璋家族后,他们只剩下这几个人。朱元璋和朱重六试图安葬他们的父母和兄长,但是他们找不到地方。
朱元璋称帝时,他的二哥已经去世。朱元璋将二哥改名为朱兴生,追封他为徐义王。朱兴生有一子,名叫朱王,也早逝,朱元璋追封他为昭信王。因此,朱元璋的二哥算是他家族的最后一位。
朱元璋的三哥朱崇琦在兄妹中死得最早,甚至在瘟疫爆发之前,他就未婚。朱元璋改称他为朱兴祖,追封他为临淮王。
此外,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王秋怡,去世比较早,没有留下任何孩子。有一种说法,朱元璋不喜欢大姐。起义时,被元军追杀,无处可躲。他在姐姐家寻求庇护,但她和她的丈夫害怕受到牵连,拒绝收留他。最终,朱元璋只好到另一个地方避难。当上皇帝后,他把王子和公主的头衔赐给除大姐以外的所有亲戚。直到洪武三年,侄子李文忠回到家乡,看到姑姑破旧坟墓,才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随后追授太原张公主的爵位给大姐,封皇后卫侯爵的爵位给丈夫王秋义。
朱元璋的二姐名叫朱凤娘,与她关系最密切。原因是朱福娘家的生活条件是朱元璋所有亲戚中最好的,吃得起。他们经常帮助朱元璋的家人,所以朱元璋一直很尊敬二姐和丈夫。
1351年,朱辅仁去世,享年36岁。她死后,她的姐夫李震带着儿子李文忠逃到了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大喜,开始把李文忠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姐夫很好。李震病倒后,朱元璋立即去看望他。李震去世时,朱元璋为他哀悼了三天,并参加了他的葬礼队伍。
朱元璋也对侄子李文忠很好。第一次见到他,朱元璋既高兴又难过,安慰侄子说:“见到你舅舅,就像见到你母亲一样。你来到了你舅舅的身边,从现在开始,你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人了。
由于对二妹的感情,朱元璋喜欢并信任他的侄子李文忠。李文忠逐渐成长为一位能干而杰出的将领,为朱元璋赢得了无数胜利。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率军平息元军残余,为帝国立下功立业。洪武三年(1370年),被任命为曹侯爵。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命令李文忠同时掌管大秘书处(最高军事机构)和国书院(最高教育机构)。洪武十六年,李文忠因病去世。
总之,朱元璋对兄妹俩很好,虽然已经去世,但名声完好无损,该被封为太子或公主的人都这样称呼。此外,他也非常体贴他们的后代。也许是因为朱元璋失去了太多的亲人,他对待活着的亲人很好。有人说,如果朱元璋的兄弟姐妹还活着,享受荣耀和财富就更好了。但是,我认为活着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朱元璋颇有疑心,除非他的兄弟姐妹是知道何时进退的人,否则权力斗争在所难免,结果未必能如人意。
朱元璋有三个哥哥,分别是大哥朱重五、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他的原名,并不叫朱元璋,而是叫做朱重八,这个名字与他三个哥哥的名字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数字不一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们家族的特色,而是在朱元璋小时候,像他们这种穷苦人家,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元朝末年,只有像当官的或者读书人,才有资格取名字,若是穷苦人家有孩子出生,一般都是找个数字来代替,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叫做朱初一,父亲叫做朱五四,而他和三个哥哥,就是五六七八。
虽说出身贫穷,但架不住朱元璋逆天改命,硬是从开局一个碗,打到了坐拥天下,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然当年的朱重八都成为皇上,那他的哥哥们是不是也会沾沾光?最起码也弄个王爷来当当?
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三个哥哥,确实被封为了王爷,不过只是挂名的王爷,因为这三位也是福薄之人,早在朱元璋没当上皇帝之前,三个人就早早去世,对于小老弟朱元璋对自己的封赏,也是无福享受。
之所以朱元璋的三个哥哥死得早,实在是他们家里,曾经真的是太穷了,穷的父母去世都没钱安葬,穷的大哥饿死,二哥远走异乡,三哥当了个倒插门女婿,最终使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弟弟朱元璋,成为了开国之君。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也是一位多子但少福之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向来追求多子多福,认为如果儿子众多的话,就能让日子过得更兴旺,安徽濠州的农民朱五四,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五四的祖上,并非安徽濠州人,而是远在江苏的句容人,不过在其年幼时,朱五四的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从句容迁居到了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而在朱初一死后不久,朱五四就又迁居到了安徽濠州。
之所以前后两次迁居,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讨生活,朱五四也没别的什么手艺,但种地是一把好手,但由于天灾和兵祸,原本的天地要么被毁坏,要么被占领,只得寻找能耕种的土地,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安徽濠州安定下来后,朱五四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佃户,为地主刘德家种地,每日里辛勤劳作,虽说大部分收成都交给了刘德,但也勉强能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
朱元璋和他的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日子虽然清贫,但家有父母,自己和哥哥们也逐渐长大,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
假设没有意外,想必朱元璋和哥哥们日后会继续他父亲朱五四的老路,成为一个合格的佃户,娶妻生子,重复劳作,过完这一生。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安徽多地发生大旱,其中濠州最为明显,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农民无以为继,被饿死的不计其数,此时又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元政府自保尚且十分困难,更别说赈灾了。
因此,朱五四一家,终于在这场天灾前没能扛过去,当年四月,先是朱五四在初六那天被饿死,紧接着,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在初九那天也被饿死,大哥没死多久,其长子也被饿死,到了当月二十二,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放心不下这个家的不舍中,也撒手人寰。
一个月之间,朱元璋失去了多个亲人,这种惨状,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但都真实的发生在小小的朱元璋面前。
即使是十分悲痛,但日子还要过,首当其冲的,就是想办法将父母亲人安葬,为此,朱元璋求爷爷告奶奶,想给父母找一块坟地,本想地主刘德会大发善心,结果被一顿臭骂,赶了出来。
最终,还是同村人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于心不忍,将自家的一块闲地赠与他,方才解决了朱元璋安葬父母的事情。
因为三哥朱重七早就“倒插门”,大姐和二姐也已嫁人,因此,在安葬完父母后,朱家就仅剩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为了活下去,二哥远走他乡,自此杳无音信,而朱元璋则成为了皇觉寺的一个小沙弥。
皇觉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最起码有口饭吃,可没过几年,时局更乱,各地起义暴动频发,而朱元璋幼时的小伙伴汤和,在参加红巾军后,就写信邀请朱元璋一同前来。
这封信,差点要了朱元璋的命,但也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
在接到信最初,朱元璋本无意前去,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会怕死,看过信之后,犹豫良久,想着从长计议再说,谁知道,这件事被庙里的几个和尚得知,便要前去官府举报朱元璋与义军来往。
幸亏一个与朱元璋关系较好的和尚,偷偷将情况告诉他,朱元璋被逼无奈之下,将信烧毁,连夜就前往濠州城里,投奔驻扎在此的红巾军郭子兴。
自此,朱元璋算是正式的走上了反抗元朝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与南京称帝,年号洪武,建立大明,是为明太祖。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年的穷小子朱重八,如今成了一国之君,那么作为他的直系亲属,也自然成为了皇亲国戚,估计朱五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家有一天会和“皇”字有关系。
但即使成为了皇族,朱元璋的亲人们也基本上无福享受,因为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饿死或者病死,总之,朱家基本上没什么人了,虽然朱元璋将三个哥哥以及父母均进行了追封,但这也改变亲人不在的事实。
那么,朱元璋是怎样追封他三个已经死去的哥哥呢?
大哥朱重五
朱重五,又名朱兴隆,不过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嫌大哥之前的那个名字老土,因此就把大哥的名字改为朱兴隆。
朱重五死的时候,父亲朱五四刚死不久,两个人相隔也就三四天,一个是四月初六,一个是四月初九,死因均是饿死。
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追封大哥朱重五为南昌王,朱重五有两个儿子,长子也在当年饿死,只有次子活了下来。
说到这个次子,也算是大大有名,他就是在洪都保卫战中一战成名的朱文正,也就是说,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
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一场较为关键的战役,守将朱文正在兵力极少的情况下,硬抗陈友谅数十万大军近三个月,创造了历史上保卫战的经典案例,也为当时的朱元璋争取了很大的时间。
不过,这个原本应该一飞冲天的军事奇才,却在后期骄横跋扈,因为封赏问题,与朱元璋闹不和,以至于想投靠张士诚,气的老朱几乎杀了他,念及他是大哥唯一的后人,最终将他幽禁,朱文正也因此郁郁而终。
二哥朱重六
朱重六是在朱家人都去世后,唯一和朱元璋相依为命的亲人,其父母就是他和朱元璋一同安葬的,但在安葬完父母后,为了讨生活,朱重六远走他乡,而朱元璋则参加了起义军,之后兄弟二人再无消息。
直到朱元璋当了吴王之后,自己的二姐夫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前来投奔,朱元璋从李贞的嘴里才知道,二哥朱重六早就病逝在异乡,曾经也有个儿子,叫做朱旺,不过因为营养不良,也早早夭折。
所以,朱重六也是没能熬到自己弟弟当皇帝的那一天,为此,朱元璋也是十分唏嘘,将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追封其为盱眙王,将自己那个早夭的侄子追封为绍信王。
三哥朱重七
朱重七在史料中记载很少,包括在朱五四夫妇埋葬时,也没有他的身影,应该是在父母尚在时,因为家境贫寒,当了上门女婿。
不过,既然在父母去世时都没有出现,想必朱重七应该也是在当时的天灾人祸中或是饿死或是病死,总之,他也没能看到自己弟弟登基称帝。
朱元璋登基后,将三哥朱重七改名为朱兴祖,追封其为临淮王。
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虽然同样是朱元璋的至亲,但是在朱元璋当皇帝后,待遇确实差别极大。
大姐早早的就出嫁,嫁给了邻村一个叫做王七一的男人,不过婚后因为日子也过得很艰难,因此也很少顾及娘家,毕竟当时谁都过得不容易。
但最让朱元璋记恨的,是他在参加起义军后,某次被敌兵追赶,想逃到大姐家寻求暂时的庇护,但大姐和大姐夫却因为怕连累自己,直接拒绝了他,虽说最后朱元璋也逃出生天,但也因此对大姐极为恼火,并在和二姐相认后,将二姐称为大姐。
大姐没有子嗣,朱元璋登基后,也没有对大姐追封,直到侄子李文忠,也就是二姐的儿子有次回乡祭祖,百般哀求之下,朱元璋才极不情愿的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而朱元璋的二姐,明显就和朱元璋的感情好多了。
二姐名为朱佛女,嫁给了盱眙人李贞,李贞和朱佛女夫妇,对娘家十分的照顾,虽然都是穷苦人家,但也竭尽所能的进行帮助,因此,小时候的朱元璋就十分喜欢二姐夫妇二人。
不过二姐也是一个无福之人,在生下儿子李文忠不久,便因病去世,享年36岁。
朱元璋称帝后,先是追封二姐为孝亲公主,之后又改封为陇西长公主,最后因李文忠被封曹国公,又将二姐改封为曹国长公主。
二姐夫李贞,在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时就前来投奔,其子李文忠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功臣,位列国公,而李贞却没有太大志向,当了个闲散的公爵,后半生逍遥富贵,得了善终。
小结: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中,起点最低的一个,与他类似的,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刘邦大小还是个亭长,而朱元璋却家里人几乎死绝了,正是因为他品尝过亲人离去的痛苦,才会在当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至亲非常好,但虽说一个个封侯拜相,却也不能让他们起死回生,也是心里安慰罢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