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本是齐国人,为什么要去吴国施展才华?

孙武作为春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不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其率领吴军大败楚军的“柏举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典型战例。然而,本为齐国贵族出身的孙武,为何不选择效忠齐国,而选择为吴国效力呢

孙武作为春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不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其率领吴军大败楚军的“柏举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典型战例。然而,本为齐国贵族出身的孙武,为何不选择效忠齐国,而选择为吴国效力呢。

01.齐国孙氏的由来

说到齐国孙氏的由来,还得从陈国说起。周武王时,虞阏父因掌管制陶有功,周武王遂将长女大姬嫁给其子满,并赐满妫姓,分封至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因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之子公子完逃至齐国,改为田氏,因此也称田完。

田完入齐后,经过自己和子孙的努力,至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时,得以出任上大夫。后来,田无宇经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击败多个卿大夫家族,使得田氏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之一。

田无宇生有五子,即田武子田楷、田僖子田乞、陈昭子田昭、田书和子亶。

齐景公二十五年(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年),田书因攻打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氏。这便是齐国孙氏的由来。

田书(也称孙书)便是孙武的祖父。孙书生子孙凭,孙凭曾担任齐国的卿,孙凭后来生子孙武

02.齐景公初期的齐国内乱

齐国长期保持着吕氏掌权,国氏、高氏两大公族辅政的权力结构。然而齐桓公以后,由于内乱和外敌,齐国国力日衰,卿大夫们则通过互相兼并,权势日益高涨,到齐灵公时,便出现了鲍氏、崔氏、庆氏、晏氏、栾氏等实力强大的卿大夫。

齐灵公时,崔杼因政绩和战功深受重用,齐灵公去世后,崔杼拥立齐灵公长子光即位,是为齐庄公。齐庄公在位期间,更为倚重崔杼,因而经常出入崔杼家中,结果却跟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于是崔杼联合庆封杀死齐庄公,拥立其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

由于当时齐景公年幼,国政由崔杼和庆封掌控。结果仅一年,崔杼家族因废长立幼发生内讧,早已对崔杼独揽大权不满的庆封,趁机诛灭崔杼家族,崔杼绝望之下自尽而亡

庆封掌权后,却是愈加荒淫骄纵,不久便将国政托付给了儿子庆舍,结果上梁不正下梁歪,庆舍搞的朝政一片腐败。齐景公二年(前546年),栾氏(栾灶)、高氏(高虿)、田氏(田无宇)、鲍氏(鲍国)四族合攻庆封父子,最终庆舍被杀,庆封流亡吴国

庆氏执政被推翻后,齐国由栾灶和高虿掌权,当时田氏家族虽然实力也有所增强,但却无法跻身齐国最高层。田无宇为了实现报复,在栾灶和高虿去世后,本想挑拨两族内斗,但因栾氏和高氏乃是世交而失败。

齐景公十六年(前532年),田无宇趁着栾施、高强醉酒之时,联合鲍牵发动袭击,栾施、高强本想挟持齐景公,阴谋败露后只能逃亡,两族田邑被田氏、鲍氏瓜分。虽然后来由于晏婴的规劝,田无宇将获得的财产、田邑皆上缴齐景公,但田氏已经由此一跃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随着栾氏、高氏被驱逐,齐国因卿大夫争权夺利引发的,长达十六年的内乱至此告一段落。此后,齐景公在晏婴、弦张等人的辅佐下,逐渐走出大臣专权的阴霾,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

03.孙武作为齐国贵族为何入吴?

孙武大致生于齐景公三年(前545年)左右,在其出生之时,田氏已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大族,而到其年少时,田氏更是已经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那么,齐国贵族出身的孙武,为何要舍弃齐国跑去吴国呢?

1.躲避内乱,潜心治学。从前文的描述不难看出,齐景公在位早期,齐国的政治局势极为混乱,各大贵族之间互相争斗不止,而当时田氏家族便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虽说从结果来看,田氏成为了内乱的绝对受益者,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谁又敢保证田氏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此外,从年少时起便喜好兵法的孙武,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潜心钻研兵法,如果被卷入齐国的权力斗争,自然也就难有精力再去钻研学问,又哪里会有流传后世的《孙子兵法》呢?

于是,孙武于少年时期便毅然舍弃齐国,来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并最终著成《兵法十三篇》。

2.吴国形势符合孙武思想。《孙子兵法》开篇便提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从这段来看,孙武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关键要素中,政治方面的关键便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只有这样战争爆发后,士兵们才会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

春秋时期,受周朝分封制的影响,诸侯国大多采用“采邑制”,即诸侯将土地封给卿大夫,土地名义上属于诸侯,但实际却由卿大夫掌控,封地上的百姓也由卿大夫管理。如此一来,百姓是否效忠君主,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卿大夫是否效忠国君。这便是晋、齐等国后来会发生卿大夫篡夺国君之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年吴国被中原列国称为蛮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吴国受周朝制度的影响较小,也正因此,吴国成为了列国之中最早推行县郡制的诸侯国之一,吴王的政令可以直接下沉百姓,因而集权程度较高。

也就是说,县郡制下“君主—百姓”的管理模式,无疑比采邑制下的“君主—卿大夫—百姓”更符合孙武的军事思想。而之后的“柏举之战”,无疑便是其军事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

因此,个人认为齐国贵族出身的孙武,最初或许是为了躲避内乱和潜心治学而来到吴国,但随着自己军事思想的完善,他发现吴国其实更适合自己军事思想的实践,因此便在伍子胥的推荐下选择了为吴国效力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家,他的兵书《孙子兵法》被誉为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孙子原本是齐国人,却到了吴国施展才华。那么,为什么孙子要到吴国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地方势力非常强大。在当时,各个国家之间关系复杂,矛盾丛生。孙子之所以到吴国,一方面是为了逃避齐国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吴国当时的统治者夫差非常看重他的才华。


其次,孙子在吴国期间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历史记载,在吴国期间,孙子先后制定了《孙子兵法》、《孙襄兵法》等多部兵书,为吴国提供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和理论支持。他还参与了吴国对齐国的战争,为吴国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些都为孙子在吴国的地位和声望增添了不少光彩。


最后,孙子到吴国也是为了逃避个人恩怨和政治斗争。据史书记载,孙子曾经因为在齐国中了人情的陷阱,而被齐国国君背信弃义地流放。为了摆脱这些纷争,孙子乘舟到了吴国,寻求新的生活。


总而言之,孙子之所以到吴国施展才华,不仅是因为逃避政治斗争和战争,更是因为在吴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在吴国期间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古典兵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子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才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兵法遗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