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谁才是中国第一圣人,为什么?

估计老子和孔子看了这个问题会“发彪”。因为老子不承认有“圣人”

估计老子孔子看了这个问题会“发彪”。因为老子不承认有“圣人”。他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孔子呢?活着的时候除了他的“三千弟子”,几乎就没人拿他当回事儿。

孔子周游列国向诸侯“推销”他的治国理论,可没有一个诸侯愿意接受。“厄于陈蔡”之际别说“圣人”,就是“剩菜”也吃不上了。孔子的“圣人”名号是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逐渐认识到儒家学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才“赐”给他的。

老子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总折腾,应该“无为而治”,以期“无为无不为”。

老子还一再强调“守柔不争”的必要,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乱源都来自一个“争”字!

结果,争名者毁于名,争利者毁于利,扰攘一时而尽归于尘。故,唯其不争,才能“天下无以与之争”。

甚至想让社会倒退回“小国寡民”的状态,“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争”了。

孔子则认为:人生有限,应该采用积极用世的态度造福于国、于民,这样才不算浪费人生。

但是,人世间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人使免受其感染而误入歧途,从而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那该怎么办呢?

如何治理“礼崩乐坏”造成的“社会病”呢?

孔子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行。只有克制了自己不正常的欲望,才能遵循和恢复周朝的“礼乐典章制度”,只要遵循和恢复了“周礼”,天下就能“大治”。

孔子的治国理论及其人生哲学自有他的道理,以积极“用世”的态度为国为民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老子的“谦和冲退”和“守柔不争”对治理“社会浮躁病”也有一定的价值——虽然非常之消极。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什么老子的“消极遁世”还是孔子的“积极用世”,都已经无法完全阐述发展了的社会新形态了,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新的社会形态下的新题了。不过,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仍然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最后在下以为,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都不太可能会把自己当“圣人”。如果一定要选所谓的“第一圣人”,那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喽。




孔子和老子,谁才是中国第一圣人,为什么

答:孔子和老子应该是老子是中国第一圣人,孔子排名第二圣人。虽然他们都是圣人,但在世界观的认识上老子远高于孔子

老子,原名李耳,溢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471~571年之间的春秋末期。他是中国本土道教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鼻祖,老子博学多才,曾经在东周国都罗邑担任藏吏,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道”,道是世间万物的本源,万物皆要遵循其道法,其中《道德经》以“道”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在他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很多人去使用的。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常常被人们误会为老百姓生活痛苦。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这一句话应该是说:“天地之间看待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谁高贵或者谁低贱之分,一切要顺其自然发展”。老子的思想观念并不是谁都可以完全了解的,这一点不得不说老子的思想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可以说老子的哲学与古希腊哲学雷同,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两座顶峰。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将相就开始到河南鹿 邑去祭拜老子。

孔子,两千五百多年的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大概是1973年时,读高中开始所谓的“批林批孔”,才知道孔子的克己复礼等一系列思想,现如今想起来怪可笑的。

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来传播他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这些在两千多年时间里,他的一言一行是理想的人生最高标准,孔子的学说构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吹捧他是“万师之表”,供奉他为神坛,以此来指导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待人接物、治学敬业和生活习惯,以维护统治来教化世人。

知足常乐2023.2.22日晚于上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