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明很宠爱戚夫人,为何宁死不愿废除吕雉皇后之位?
刘邦根本不敢废了吕后,倒不是因为他怕吕后这个人,而是怕丢了汉帝国江山,但凡他敢立戚夫人为皇后,汉帝国很可能活不过50年,这是迫于形势之下的妥协和无奈的选择。为什么说是因为怕丢了汉帝国江山呢?看看汉初的天下格局就知道了,刘邦虽然完成了天下一统,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并不舒服
刘邦根本不敢废了吕后,倒不是因为他怕吕后这个人,而是怕丢了汉帝国江山,但凡他敢立戚夫人为皇后,汉帝国很可能活不过50年,这是迫于形势之下的妥协和无奈的选择。
为什么说是因为怕丢了汉帝国江山呢?
看看汉初的天下格局就知道了,刘邦虽然完成了天下一统,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并不舒服。
因为还有人威胁着他的皇位,让他寝食难安,这些人具有威胁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另一类是功臣集团。
刘邦在建立汉朝时,为了笼络人心,安定天下,对一些实力派功臣进行分封,一口气就封了七个异姓王,加上后面分封的燕王卢绾,前后共8个异姓王。
最严重的是,刘邦最开始给他们的政策也十分宽松,异姓王在封地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不仅有军队,还能自行任免官员。
而且,诸侯王的封地加在一起有29个郡,刘邦自己手里只控制着25个,诸侯王加在一起的总人口大约有800多万,朝廷控制下的人口大约400多万。
很明显,诸侯王控制的地盘比刘邦大,人口、资源比刘邦多,经济比刘邦的地盘发达,这是典型的“地方强、朝廷弱”。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刘邦就会去算这个账,这些诸侯王地盘又大,人口又多,还掌握有军队,万一谋反咋办?谋反的话,一个还能对付,要是几个联合起来,朝廷还有的玩儿吗?
像韩信、彭越、英布之类的,没有一个是善茬,自己在世的时候都不一定镇的住,将来要是太子登基,这帮人要是有异心的话,太子就得完蛋。
就这样,刘邦越想越焦虑,寝食难安,于是决定趁自己还活着,将这帮人统统灭掉,为后世子孙消除这些威胁。
所以,刘邦登基后不久,便开始对这些异姓王动刀子了,但这帮人并不好对付,当他们察觉到危险的时候,干脆真的就举兵谋反,跟刘邦拼个鱼死网破。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邦在此后的日子里,直到去世前夕,不是在平乱,就是去平乱的路上。
最终除了韩信被设计谋杀外,只有长沙王吴臣的长沙国幸免,其他异姓王全部被干掉。
不过,刘邦还是愁眉苦脸,因为功臣集团也不是善茬,实力也很强悍。
这些功臣中,张良十分聪明,刘邦完成天下一统之后,他就主动归隐了,萧何察觉到危险后,主动自毁名声,干了点侵吞百姓财产,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以消除猜忌。
但萧何毕竟不是武将,手里是没有兵权的,刘邦真正担心的,还是那帮武将。
彼时灌婴手上统领着10万大军,周勃、樊哙各自统领的军队加起来也有20万,而且他们战功赫赫,长期指挥作战,深得军心。
真要是哪天想起来要谋反的话,朝廷拿什么去抵挡?
刘邦非常想把功臣集团的问题也给解决了,可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年事已高(毕竟跟秦始皇差不多大),加上常年征战受伤,如今病情越来越重了。
所以,功臣集团的问题,他是没有办法一次性解决的。
这种情况下,选择继承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刘邦的继任者要压得住功臣集团,要有厉害的政治能力以及丰满的羽翼才行。
而这些能力,只有吕雉才具备!
吕雉之才胜过戚夫人百倍。
当初,她是个衣食无忧的大家闺秀,偏偏被父亲嫁给了穷小子刘邦,但她没有怨言,而是帮着刘邦打理好家里的一切。
她从一个大小姐变成了农妇,每天要下地干活,整理家务,照顾孩子老人,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刘邦最开始起义时,没兵没钱,只能躲进芒砀山落草为寇,她只能一个人带几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一人撑起一个家,不久又被当地官府当做罪犯家属关进大牢,受尽苦难。
被释放出来后,她又不惜从沛县步行一百多公里,到芒砀山找到丈夫刘邦,给他送少许物资,为他打气,出主意。
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时,她也被项羽抓去关押两年,这样的日子里,她不曾低头,更没有沉沦,而是相信自己的丈夫有一天可以打败项羽。
谁知,当楚汉议和后,她回到刘邦身边时,竟然发现刘邦身边多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而刘邦对这个年轻女子更是宠爱至极。
她十分难过,但为了大局以及自己的将来,她忍了。
项羽覆灭后,当刘邦想对付异姓诸侯王时,她主动站了出来,替刘邦扫除障碍。
一代兵仙韩信就是被她用计骗入宫中杀掉的。
刘邦一时疏忽,只是把异姓王之一的彭越流放时,她恰好在路上遇见彭越,于是借机说要为彭越求情,诱惑彭越和她回京。
结果彭越中计,被吕雉带回京城后直接就做掉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此时的刘邦,都被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结发妻子竟然有如此手段,凌厉狠辣,出手稳准狠,完全不给对手丝毫喘息的机会。
与此同时,吕雉的家族势力也很大。
她的哥哥吕泽、吕释之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阵营的,而且人家是自己单独统领着一支军队加入的,属于带团队入伙,这叫“客将”。
跟萧何、樊哙等人不一样,萧何等人属于跟着刘邦白手起家的,是刘邦的属下,而吕家兄弟属于股东,是入了股的。
最重要的是,刘邦被人追着打的时候,吕家兄弟给了他很多支持,不仅有军事上的,还有粮饷等方面。
所以,刘邦统一天下后,吕家那哥俩直接被单独列出来封了侯,地位比起萧何等人,只会高不会低。
刘邦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担心吕后以及吕氏家族坐大会威胁皇权。
这时,戚夫人也仗着自己受宠,经常在他耳边吹枕边风,让他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考虑到吕后的势力,加上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谁知,刘邦遭到了群臣反对。
吕后那边干脆祭出大招,跑去张良那里求得一计,以太子刘盈的名义将“商山四皓”这四位连刘邦都请不动的高士给请出来站台。
刘邦当即就问:为什么我请你们,都请不动,太子写一封亲笔信,你们就出山了?
商山四皓答道: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不来。如今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
这一刻,刘邦才冷静下来,他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太子凭借仁孝、爱护读书人的名声就能请得动商山四皓,说明太子刘盈已经具备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太子的背后更有吕家的家族势力撑腰,羽翼丰满。
反倒是戚夫人,她除了能歌善舞,长得漂亮、讨人喜欢以外,根本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她本人更没有经验老到权谋手段。
如果把吕后废了,立了戚夫人为后,那么刘如意就成了嫡子,也必须成为太子。
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吕家的人肯定会有所反应,另一方面,戚夫人根本斗不过功臣集团。
等刘邦一死,戚夫人面对这群曾经参与推翻秦朝,又在项羽的刀口中活下来的人精,估计很快就会让人给玩儿死。
而刘如意此时尚未成年,即便是刘邦死的那一年,他也才11岁,一旦登基,必然成为傀儡。
在那个时代,母亲和儿子的前途命运是绑定在一起的,所谓“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成为皇后的那个人,她的儿子必然是太子,汉帝国将来的皇帝。
所以,刘邦面临的选择是,把汉帝国的江山交给戚夫人母子,还是交给吕雉母子,换言之,戚夫人和吕雉谁能保住大汉江山,皇后就是谁的。
很明显,以当时的汉帝国的局势来看,戚夫人母子是无法镇住功臣们的,戚夫人没有这样的权谋手段,刘如意年纪尚幼,戚家在朝中也没有家族势力,是无法生存。
反倒是吕雉,坚韧的性格,凌厉狠辣的权谋手段,俨然就是一代政治家的角色,而且吕家在朝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势,形成羽翼,足以应对功臣集团。
最重要的是,吕雉的妹妹嫁给了掌握兵权的樊哙,能进一步制衡功臣集团。
从本质上来讲,立戚夫人为后,等于是把儿子或者汉帝国的命运交给了功臣集团,如果继续让吕雉为后,那就等于把儿子或汉帝国的命运交给了吕雉。
也就是说,立戚夫人为后的话,汉帝国江山很可能改姓,交给吕后的话,她对付得了功臣集团,早晚也会把权力还给儿子,江山还是姓刘。
这就是刘邦不愿意废了吕雉的根本原因,只有让吕雉辅佐儿子刘盈,汉帝国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刘邦是宠爱戚夫人,但与汉帝国的江山相比,他是知道轻重的。
刘邦晚年除了疲于应付异姓诸侯王此起彼伏的反叛之外,还在考虑你一件事,那就是废长立幼。所谓废后,实际上和废长立幼是一体的。
刘邦称帝后,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后封三子如意为赵王。刘邦后来逐渐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太子刘盈仁弱不像自己,还是如意更像他。戚夫人当时才20多岁,经常跟随刘邦前往关东,“日夜涕泣,欲立其子”。而吕后比刘邦小15岁,当时大概在45岁左右,年老色衰,自然不受待见,故而经常留守京城,和刘邦见面不多,这样一来感情就越来越淡,日益疏远。
吕后再有不是,可毕竟是患难夫妻,现在又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刘邦想要废长立幼也必须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朝堂上,大臣周昌和叔孙通公开反对刘邦废长立幼的想法,极力争辩,为此,吕后对二人非常感激。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以年老体衰为由欲令太子率军前往征讨。但是当时的太子才年仅15岁,还是个娃娃。刘邦这样做可以说是为了爱子如意豁出去了,因为他还曾说过“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吕后知道这个消息后可以说是心里拔凉拔凉的,让一个15岁的娃娃出去带兵打仗,对手还是能征善战的淮南王英布,这无疑是羊入虎口。
此时,“商山四皓”为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她去刘邦面前哭诉:“英布是天下的猛将,善于用兵,陛下现在的将军都是您的同辈,如果让太子前往,那无疑是让羊指挥狼,没有人会听他的。如果英布知道了以后,必然会大张旗鼓的向西进犯。陛下虽然有病,勉强坐在辎车上,躺着也可以指挥军队,诸将也不敢不尽力。陛下这样虽然辛苦一点,但是为了老婆孩子还是应该自强一点。”
刘邦听后就说:“我就知道这小子难堪大任,还是老子自己去吧!”
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时候,为流矢所伤,回来后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更加急于更立太子。一天,刘邦置酒宴,太子从侍于侧。太子身后站着四位老者,年纪都有80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刘邦惊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四人上前应对,原来他们正是“商山四皓”。刘邦大惊:“我曾经几次派人去寻访你们,但是你们都不肯前来,现在为什么肯辅佐我的儿子?”四人说:“陛下轻慢士人,动辄辱骂,我们不想受辱,所以不敢前来。现在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没有人不愿意伸长脖子来为太子以死效力的,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便说:“那就劳烦诸公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
当初,刘邦数次想要废立太子,吕后无计可施,于是有人向她建议去请留侯张良来出出主意。吕后让她的哥哥吕泽去求张良,张良本不愿多说,但被逼的没有办法,只好说:“商山四皓是当今天下陛下不能召之即来的人,陛下很看重他们。如果你们能礼贤下士,多带些金玉璧帛,请他们前来相助,则大事可成。”后来,太子果然请到了他们出山。
自从刘邦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以后,便无奈的对戚夫人说:“我想要更立太子,但是太子现在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渐丰,我很难再动摇他的地位了,吕皇后以后就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后大哭。
司马迁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说:“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史记·留侯世家》)可以说,正是商山四皓的出山改变了刘邦的想法,而这个主意正是张良出的。
没过多久,刘邦驾崩。后来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最终遭到吕后的疯狂报复,先后惨死。
吕太后命人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剔去她的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衣服,让她做舂米的苦役。戚夫人在劳作的时候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太后闻听大怒:“你想让你的儿子来救你吗?”于是便招赵王如意来朝。
当初,刘邦知道周昌反对废长立幼,为人正直,又对吕后和太子有恩,故而便派周昌去赵国担任相国,辅佐如意,这样实际也是对如意的一种保护。吕太后三次派人来招如意入宫,都被周昌严词拒绝,顶了回去。于是吕太后便找借口先招周昌回京,然后再派人来招赵王如意,如意果然入京。
惠帝刘盈仁慈,知道太后盛怒,便亲自出宫赶到霸上迎接如意住进自己的宫殿,饮食起居都在一起。几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惠帝早起出宫射猎,如意还在沉睡便没有叫醒他。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如意已经七窍流血被毒而亡。
吕后又命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足,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然后扔进猪圈里,称之为“人彘”。几个月后,吕后让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前去观看,惠帝一问这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便大哭起来,因此大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他让人告诉吕后:“这不是人干的事,我是太后你的儿子,终究不能再治理天下。”从此以后,他日夜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七年而亡,年仅24岁。
关于这件事,吕后心肠之毒为史所罕见。但是戚夫人欲求不满,奢望扳倒吕后而代之不自量力的想法正是她和儿子最终惨遭横祸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文帝之母薄夫人的做法就相当聪明,她自从生下刘恒后也很不得宠,与刘邦很少见面。但她却以此因祸得福,知道自己不是吕后的对手,跟随儿子远赴代国。吕后死后,大臣迎立代王刘恒即位,薄夫人因此成为薄太后,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