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讲心学的王阳明和讲科学的徐光启,为什么两人的境遇会完全不同?
王阳明和徐光启的境遇之所以完全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和做事的方式不同。首先,王阳明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反省,认为人的内心本来就有善的本性,只要通过反省和实践,就能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善性
王阳明和徐光启的境遇之所以完全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和做事的方式不同。
首先,王阳明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反省,认为人的内心本来就有善的本性,只要通过反省和实践,就能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善性。他的思想被誉为心学,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体制来说,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因为心学的思想主张个人内心的自由和独立,而这种思想容易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反叛和异端。因此,王阳明多次遭到贬谪和迫害,最终在监狱中去世。
其次,徐光启则注重实证科学和技术发展,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自然规律,提倡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他的科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高职。他的学术成就也被后世所传颂,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综上所述,王阳明和徐光启的境遇之所以完全不同,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和做事的方式不同。王阳明的思想挑战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体制,遭到了迫害和压制;而徐光启的科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的哲学家,徐光启,东西方科学交融的先行者。王阳明,王守仁,又称阳明子。明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王学,确立了中国古代心学的理论体系。王明阳,浙江余姚人,因为他曾在阳明洞书院读书,故自称阳明子,后世尊称他为阳明先生。他兴办教育,发展心学,提倡,知行合一,创建阳明学派。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满街皆圣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着良知去做。由此他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不同意把,知行,分开,将,知行,看成先后关系,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一思想引起王门后学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论,但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
徐光启,明代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推动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把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引进西方科学,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的经典名著《几何原本》参与编译的著作有《测天约说》《测量全义》等多种。此举为清朝初年铸造大型的天文仪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进行实践的他,先后写下了《北耕令》《农遗杂疏》这些为他编撰《农政全书》奠定了基础。《农政全书》他偏写历时颇久,可惜他生前,这部巨著并没有最终定稿。他去世后的两年,才由他的学生陈子龙删削繁芜,拾遗补阙,编分卷次,付梓刊印,最终完成。王阳明,徐光启,都是有名的先行者,只是所学不同。为先人点赞,没什么不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