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因为刘备这个宗室的身份,本来就是一个烂大街的存在。如果说刘备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身份确实够吓人,可刘邦建国于公元前202年,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这里就间隔了快四百年的时间,直到刘备称帝,就已经超过四百年的时间了

因为刘备这个宗室的身份,本来就是一个烂大街的存在。

如果说刘备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身份确实够吓人,可刘邦建国于公元前202年,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这里就间隔了快四百年的时间,直到刘备称帝,就已经超过四百年的时间了。

试问,四百年的时间里,刘邦的后裔能繁衍出多少代来?不说其他繁衍速度快的支脉,就拿刘备来说,他自己都是刘邦的第二十一代后人了,整整二十一代啊,靠着皇族天然的优势,这一脉有数十万后人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更别说还有其他支脉。

说白了,刘备的这个身份放到民间里,也就是比普通老百姓稍微高那么一点点,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同样也是刘邦后裔,都已经沦为了需要种田的凡人了,更何况刘备。

就拿刘秀说起,他当年的那个“刘家宗室”身份,也是不值钱的。

刘秀在血缘上来说乃是刘邦的九世孙,他出自长沙王刘发,舂陵侯刘买这一脉,而刘买,是刘邦的五世孙,被册封在了湖北的舂陵,这里便成为了刘买子孙的繁衍地,到了刘秀这一代,整个舂陵的“宗室人数”已经高达数千甚至上万了,之所以这么能生,还是因为宗室的生活太好了。

很多人以为在“推恩令”执行后,宗室诸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但事实上,推恩令本质只是削减诸侯们的权力,汉武帝巴不得花钱好好“供”着这些亲戚们,所以刘家人再怎么内斗,过得还是比老百姓好,花的钱也都是老百姓缴纳的田税。

而田税,那时候也叫做“食邑”。

但刘家人的“高高在上”能保持多久?

一个舂陵的地就这么大,刘家在这里吃好喝好,繁衍生息,久而久之地,诸侯总要生孩子吧,生了孩子得封地吧,而孩子的孩子也需要再次封地吧,渐渐地,舂陵这个地方的刘姓族人就变得和老百姓不相上下了,出门随便撞到一个人,那可能都是姓刘的。

什么?你是皇族?

说得好像谁不是一样!

所以啊,到了刘秀自己这里,他也需要耕田劳作了,他祖上还算是吃百姓田税的贵族,到了他这里,他就成为了百姓,自己也要种田缴纳田税然后供养自己的亲戚。

这也是为什么刘秀是刘邦九世孙的这个“身份”,在前期根本没有给刘秀带来多大帮助的原因,比较有趣的是,更始帝和刘秀在起兵时,组建了一支舂陵军,这支舂陵军数千人,里面的刘姓族人占据了七八成,而到了刘秀即位的时候,这些人还能剩下多少?

到了战场上都难免成为不知名的“炮灰甲”、“炮灰乙”了,就别提那不值钱的血脉了。

因此我们快进到刘备这件事上,关于质疑他身份这件事,完全就是三个字:没必要。

中国有句老话叫“五百年前是一家”,谁家祖上数十几二十代都有大人物,这就是中国宗族社会的魅力,但缅怀先祖的伟大是一回事,靠着这种后裔身份养尊处优又是另一回事,这个世界本质还是要靠拼搏和实力的,封建王朝的帝王都不敢说自己能吃老本,更遑论这些支脉。

刘备这个人是个大人才,但他的“才”不是来自于血脉,而是家世背景。

刘备的祖父叫刘雄,早年因为博学从而被人“举孝廉”推进朝廷当官,所谓举孝廉,这是“人脉”和“能力”的结合,所以刘雄本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后来担任了东郡范县的县令。

刘雄有个儿子叫刘弘,也就是刘备的父亲,刘弘没有刘雄那么大的出息,或者说,刘弘还没来得及有出息,他就早逝了,因为刘弘也是举孝廉出身,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他的起点和刘雄一样,最初被安排在河北的涿县当一个吏员,后面必然是有着对他的晋升规划的,只可惜早逝了。

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甭看史书上说什么刘备是卖草鞋出身的“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家里出过一个县委书记的底蕴根本就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即便没有锦衣玉食和豪华马车了,那藏书最起码有吧,要知道,那个时代讲什么物质都没用,还是得看书,多读书才有前途。

所以人家刘备自己也争气,早年丧父,自己还勤奋读书,到了成年,纵使衣袍不如别人华丽,那精神头还是一等一的,再看看刘备拜的老师是什么人物,只会让你直呼:

刘备不简单啊!

公元175年,年仅十五的刘备向外求学,本来刘备是没有钱的,但可别忘了,整个“涿县”,那都是刘家人的封地,就与刘秀所在的舂陵是一样的,而刘家人里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刘备的叔父刘元起,他就很好看刘备,常常资助刘备去读书,拜访大儒,所以这一年,刘备就和刘元起的儿子,一同拜访了卢植。

而卢植,曾经当过涿县的县令。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大儒,文可下笔如有神,武可马上打天下,是东汉末的大官,看似和刘备八杆子打不着边,但圈子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你刘备的祖父曾经也是县令,而且还有刘氏族人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还有敏捷的才思,那么我卢植培养一下你也是无妨。

可换一个人来,而不是刘备,这些条件少一个,那连卢植的面都碰不着。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确实是东汉末世的一个人才,因为他具备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共有的特质,也有两人身上都没有的优良品性。

刘备自知出身已经普通,所以从不高高在上,他当皇帝的名声是很好的,后世有人说他演戏、伪君子,可站在那个时代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老百姓,是应该更喜欢刘备这样的人才对,还是应该喜欢曹操这样的人,事实上,大家都会选刘备。

甭看曹操指点江山,杀伐果断让后人身临其中,不禁敬仰,然后再看刘备常常犯仁慈的毛病而且还没有作为皇帝的架子,似乎这样比较刘备就远远比不上曹操,但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备才是自古以来不管是百姓还是臣子最喜欢的统治者形象。

东汉末年,重新“出头”的刘家人很多,而对刘备影响最大的就是刘表。

刘表乃是西汉鲁王刘余的后人,跟刘备都是属于汉景帝的子孙,而刘表很看重刘备的能力,于是在临终前想着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对此,刘备表示不会接受,就算到后来,刘备也没有强夺荆州的大权,完全就是刘表的儿子刘琮自己作的,才让荆州的人才跟着刘备跑了。

刘备最经典的一个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在那个时代,还讲究以为人本是一种看起来“很蠢”的行为,每逢乱世,成大事者都是自私的统治者,可刘备却不像那样的人,不管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还是和张飞、关于共睡一床,都能说明他真的不是一个自我的人,而且非常顾及别人的感受。

整个三国,攻击刘备的人不是没有,但更多的是说他“伪善”,何谓伪善?

那大概率就是觉得刘备做得表面功夫太好了,好到根本找不到破绽,于是便来一句伪善,这种评价跟莫须有的本质是很像的,可更多的,还是东汉、三国那些人物们对刘备的评价。

比如袁绍说: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

太史慈说:

“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

曹操说: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作为同时代的人,那些同样登临权力巅峰的人对刘备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没有一个人说针对刘备的“身份”有所质疑的,刘备是刘邦后代这事,天下人都知道,他生在在涿县,一切都有迹可循,所以这事没得黑,反而还要钦佩刘备家庭环境已经那么差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崛起。

到了刘备称帝时,他的“宗室身份”才算对他起了大帮助,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去说什么“打假”刘备让他退位,反而蜀汉的君臣关系成为了千古佳话,比如刘备在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他告诉诸葛亮,自己的儿子脑子不太行,如果诸葛亮实在辅佐不过来,那就自己当皇帝吧。

这种洒脱,这种魄力,就不是一般帝王能说出来的。

于是有人将刘备比拟三皇五帝,为什么要这么比呢?因为三皇五帝时代,就是流行的“禅让制”,这个禅让不是世袭的,而是能者居之,因此在儒家的眼中三皇五帝那么伟大,一切都因为在统治上的公道和民主,只会让人钦佩。

即便是刘胜复生,甚至是刘邦复生,都不可能做到这点。

所以说,刘备活出了一个刘家人独特的洒脱,有的人觉得刘备这是惺惺作态,反向道德绑架,他让诸葛亮当皇帝,诸葛亮反而不好当了,事实上,这种想法简直是小看了诸葛亮的地位,也丑化了诸葛亮当臣子的忠心,诸葛亮的忠臣,乃是流传千古,让历代皇帝都放进太庙、武庙供奉的存在,他和刘备之间,是真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对于刘备这个人,如果说他不靠宗室的身份也能走到皇帝的位置,那就是有些拖大了。

因为刘备多多少少还是靠着刘氏家族的庇护才能走出前期的路,比如家世给他带来的学识,再比如宗族身份让他得以成为卢植的门生,这些都是组成刘备成就的关键点,是缺一不可的。

但刘备后来的成就,依赖自己姓刘这件事的程度并不深,即便不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刘备的性格和主张都能让他得到很好的对待,他在乱世中走了一条特别的路,所以他成为了他自己,而不仅仅是是刘邦的子孙那么简单而已。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对于刘备的身世,许多人喜欢津津乐道。一个贩席卖鞋的咋就自称是刘皇叔呢,居然还没有人质疑,岂不怪哉!

其实,刘备的身世史书记载很清楚,也就没人去质疑。演义是小说,有意提高刘备的身份,都清楚是为了增强阅读性,也就没人去计较。至于今天,许多人分不清楚演义与史书,自己给自己弄些纠结,也就另当别论。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的儿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所献酎金不合规定而免去侯爵。之后其后代就在涿县安了家。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都在州郡做官,刘雄曾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由于刘备的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只得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刘备家东南有棵大桑树,枝叶茂盛,亭亭如盖。刘备小时候在树下玩耍,就说“将来一定要坐这样用羽毛装束的车子。”他的叔父刘子敬说:“小孩子不要乱说,这会株连九族的。”

十五岁的时候,刘备同宗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跟随同郡人九江太守卢植学习。刘德然的父亲经常接济刘备,把刘备等同刘德然一样对待。

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就很清楚刘备的身世。刘备的宗族也是很大的一个家族,刘备不可能冒充刘姓。在古代,姓氏是很严格的,都有家谱。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姓氏,记入族谱的。不管刘备祖上如何,现在又如何,刘备姓刘的问题是不容置疑的。

再说,刘备这么大的宗族,冒充刘姓的可能就更小了。特别是当朝帝王姓刘,就更不能随随便便就姓刘。

这个家族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那么刘备中山靖王的身份就确定无疑。

如果冒充中山靖王之后,不仅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会有夷灭全族的危险。因而,整个家族不会愚蠢到去做冒充中山靖王之后的事情。

从《先主刘备传》来看,起先刘备招募军队,追随校尉邹靖,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因为有功被除安喜县尉。恰恰是没有人买刘备汉室宗亲的帐,该郡督邮也没把他放眼里,刘备才一怒之下鞭打督邮,然后辞官逃走。

之后,无论是投奔老同学公孙瓒还是投奔徐州牧陶谦,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得到赏识,与刘氏宗亲,没有任何关系。刘备投靠曹操,被表为左将军、豫州牧,一样与刘氏宗亲没有关系。

至于演义所说,献帝见到刘备,搬出家谱认刘备为皇叔,这事更不靠谱。其一,此事,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其二,按照献帝拿出的族谱,献帝比刘备大了好几辈,不可能称皇叔。

而且刘备也并没有见人就自称刘皇叔,还是比较低调。毕竟祖上也阔过,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耻辱。作为枭雄的刘备应该识趣,不会以此混江湖。

等到携民渡江的时候,刘备在江湖上已经是知名人士啦。那十几万的百姓也并非是因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才追随他的。

因此,刘备的江湖地位是凭借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绝非是就靠姓刘忽悠来的。

东西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刘氏宗族可谓十分庞大,许多刘姓宗族早就成为庶民,与皇室宗亲血缘很远,已经是八百杆子打不着的事。

就算从中山靖王刘胜算起,到刘备这一代也已经二百七十年,也经历了十几代,与汉献帝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不仅献帝不买这个皇叔的帐,天下诸侯、官吏、豪杰、百姓更不会买他刘氏宗亲的帐。

至于说献帝把刘备认作皇叔,刘备走到哪里都以汉室宗亲自居,纯粹是罗贯中一人自相情愿,认不认这个账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

总之,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会有假,只不过与皇室比较疏远,也没有人去管这些闲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