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得糖尿病是一种什么体验?
推荐饮食原则清淡为主,戒烟戒酒,不要吃已是血糖增高的食物,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这些食物或者饮料,都是应该尽量少吃的,如果要补充糖分,就应该从其他没有副作用的途径来补充
推荐饮食原则
清淡为主,戒烟戒酒,不要吃已是血糖增高的食物,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这些食物或者饮料,都是应该尽量少吃的,如果要补充糖分,就应该从其他没有副作用的途径来补充。
许多糖友平时只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量,这固然重要,不过近来的研究表明,糖友同样也应当控制食盐量。
糖友日常饮食
1、适宜的水果类:苹果、梨、桃、橙子、柚、荔枝、樱桃、杨梅等,糖尿病人能食用黑巧克力和蓝莓。
2、适宜的五谷杂粮类: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豌豆、豇豆等等。
3、适宜的水产类:青鱼、泥鳅、蚌、蚬、黄鳝、蛤蜊、海参、田螺等等。
我希望我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所有有缘看到我这篇文章的糖尿病病人和家属,以及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30岁得糖尿病,听起来似乎特别悲哀。其实,作为医生,我是见过许许多多年轻人患有糖尿病的病例。
早几个月,我接诊了一个28岁的小伙子,因为同事有痛风,特意过来查血尿酸。我看他比较肥胖,建议他顺便查一下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结果不但尿酸升高,而且是血脂也升高。关键是空腹血糖达到了16.7umol/L,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
小伙子是搞销售工作的,业绩不错,为了工作,少不了陪客户吃吃喝喝。平时自认为年轻,身体棒棒,好几年都没有进医院了。我们一般每年会进行一到两次体检,而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这会事情。何况自己从来没有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如果这次不是看到同事痛风的痛苦模样,仍然不会来医院的。
比较幸运的是,小伙子这次检查发现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以后,通过调节饮食,加强锻炼,以及药物治疗,血糖、血症、血尿酸逐渐恢复到达标状态。
但是,我反复提醒小伙子,他的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必须要长期认真对待自己的疾病。否则后患无穷。
糖尿病一般有四个类型,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我们的遗传基因,与我们的环境,与我们的饮食习惯,与我们的体力活动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
有人悲观的认为,既然与基因密切相关,我们现在又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基因,犯病也没有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
其实不然,我记得几十年前,我大学毕业不久,刚做医生的时候,我们在临床上很少见到糖尿病的患者。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比较差,饮食相对现在比较清淡,人们的运动量比现在多。不比现在,只要你愿意,天天好酒好肉,上班时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后再短的路程不是开车就是坐车。导致体内的能量进的多,出的少,只好堆积在体内。焉能不出毛病?
当然,已经患有糖尿病了,我们也不要悲观,特别是年轻人患有糖尿病,更不能放任自流。无数病例证明,各种慢性病,特别是代谢性疾病,积极面对与消极放任,其结果是天差地别。
就拿糖尿病病人来说,我有一个同事,是单位的车队队长。人家30多岁开始患有2型糖尿病,从此以后我就没有看到他胡吃海喝,就是我们的年终大聚餐,他也是默默的吃完就离席。许多早晨和晚上,我不是看到他在挥汗如雨的锻炼,就是看到在他锻炼后回家的路上。
现在,他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还没有发现任何心脑肾等并发症。而且回到了老家担负起照顾年老体弱的老母亲的重任。
另一个我们科室的病人,十多年前,那时候还不到30岁,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家庭条件太好,典型有钱有闲的主。自己的自控力有限。很快合并了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当然,上面的例子,是我遇到的两个比较典型的病例。糖尿病病人,在患病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结果。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有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有合并糖尿病足的,有合并眼底病变的,有合并皮肤病变等等,不一而论。
我们如果一旦患有糖尿病,就需要为我们以后漫长的糖尿病生活做出规划。以尽量避免,或者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我在许多场合下,反复强调过,对待糖尿病的五架马车模式:学习掌握糖尿病知识;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其目的就是一定要让自己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因为这五架马车我讲了很多次,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可以关注我,查看我的其他文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