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过万骑兵为何不能打败外国几千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曾经出现过规模空前的骑兵部队,例如东北满洲和蒙古地区的镶黄旗、镶白旗等。然而,在与外国军队交战中,这些部队却往往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法像战争时期那样守卫自己的领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曾经出现过规模空前的骑兵部队,例如东北满洲和蒙古地区的镶黄旗、镶白旗等。然而,在与外国军队交战中,这些部队却往往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法像战争时期那样守卫自己的领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清朝在近代化进程中始终存在着技术和思想上的落后。在19世纪初期,欧美列强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并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相比之下,清朝的武器装备水平、作战策略和组织纪律都明显滞后。此外,由于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十分有限,也使得其难以吸收和应用外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其次,清朝在对外战争中常常遭遇到人数和兵力上的劣势,这也是导致其不能打败外国军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军队在英国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主要是因为英国具有兵力优势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军队虽然拥有过万骑兵,但由于外援不及、内部矛盾和作战策略上的错误,最终还是被英法联军击败。

最后,清朝的政治腐败和官僚习气也加剧了其军队的衰落。在清朝后期,许多地方的官员贪污腐败,将粮食和军需物资私分,导致士兵缺少粮草和弹药。同时,由于官员之间存在明显的权力斗争和派系争端,使得清朝的军队组织松散、纪律混乱,难以有效地执行作战任务。

综上所述,清朝不能打败外国军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技术和思想的落后,也包括人数和兵力上的劣势,以及政治腐败和官僚习气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清朝的军事发展和国防实力,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在进入近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亮剑》这种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信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之前,僧格林沁就曾经在张家湾和英法联军交过手。

当时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30000人,其中蒙古马队共近10000人。但遭遇英法联军迎头猛击是,僧格林沁选择撤退。

其实早在之前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就认为,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炮台和火枪兵,尚且不能对付英法联军,依靠冷兵器的骑兵也是无法对抗的。

这是僧格林沁的聪明之处。


其实张家湾战役刚开始,英法联军甚至刚刚开炮和发射火箭,就导致骑兵的马匹受惊,四处乱跑,骑兵陷入混乱,甚至冲散了后方的步兵。

僧格林沁如果此时不撤退,而是坚持死战,肯定一败涂地,甚至刚开始打就溃散了。



随后,僧格林沁在得到胜宝大部队的增援后,才决定在八里桥同8000英法联军决战。

这倒不是说僧格林沁愿意打了,主要是他无法再退。因为八里桥已经在通州,再退就得进入北京城了。

此战清军2.5万至3万人,其中约一半是骑兵。

然而,此次骑兵根本不能对英法联军造成威胁。

其一是,当时已经是1860年,英法联军都是经历过的强悍部队,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们装备了先进的线膛炮,大型火箭弹,精度更高的火枪,更重要的是士兵训练有素,组织严密,兵力也高达8000人,并不是800。

相反,清军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1万多骑兵基本都是蒙古牧民,平时人和马都没有受过严格训练。而马匹是很胆小的动物,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打仗。

实战中,蒙古马听到大炮的轰鸣以及火箭的撕裂声,吓得到处乱窜,导致骑兵队列混乱。

而精确炮弹和火箭弹,远距离杀伤了大量骑兵。

少数能够冲到英法联军阵地前,又遭遇准确的排枪射击,死伤狼藉。


很多人吹嘘八里桥蒙古骑兵打的惨烈,其实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可见,英法联军伤亡微不足道。

而清军伤亡也只有1000多到3000人,大约是部队十分之一,这就全面溃散了。

可见,八里桥根本没有什么激战。

法军20人伤亡,具体为:清军的火炮导致法军2人轻伤,骑枪导致法军1人负伤,其余17名伤亡人员均由清军火绳步枪或抬枪造成。


也就是说,法军17人是被英军步兵打伤打死,2人被清军火炮打伤,仅有1人是被蒙古骑兵的骑枪打伤,而蒙古骑兵的马刀和弓箭没有杀死杀伤1个法国人。

这打的什么垃圾仗!上万满清骑兵只打伤1个法国人,还有脸吹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