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可见过还有比此更为豪迈霸气的诗句吗?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句来自毛泽东的16岁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小学部入学考试时所作,因为入校考题是“言志”,于是毛泽东思索后以一首《七绝·咏蛙》开篇,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校长在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后,连声称绝。于是就有了这首开篇《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作声”这句来自毛泽东的16岁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小学部入学考试时所作,因为入校考题是“言志”,于是毛泽东思索后以一首《七绝·咏蛙》开篇,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校长在看了毛泽东的文章后,连声称绝。

于是就有了这首开篇《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七绝同不久前毛泽东告别亲人准备出门求学写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有异曲同工之意,那首七绝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对照两首七绝,可以看出在毛泽东《七绝·咏蛙》里,通过对青蛙的形象和心里的描写,表现出了年轻的作者志高气远想主宰国家命运、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

要知道这时候的毛泽东才16岁,他是赞成康有为的维新变革的,

而社会的动荡变化激发了他爱国理想与情怀。那时候己16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挑着行李,步行20多公里来到来到东湘乡县的东山小学来读书的,

学校多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而毛泽东穿着粗布大衫,年龄很大才读小学,而且还是外乡人,但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矮人一等,他奋发刻苦求学,其学习精神及读书态度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

《七绝·咏蛙》这首诗,托物言志新颖,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华到遐想万千的境界,

让后人不禁为才出茅庐的毛泽东叫好。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可见过还有比此更为豪迈霸气的吗?

(原创)"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作品。

1910年,时年十六岁的毛泽东离开绍山冲,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去读书,参加入学考试的所作。

考试的题目是《言志》,大多数同学写的内容都是尊孔读经的内容,毛泽东却写出了立志救国救民的个人抢负。时任校长李元甫阅卷时读到后,大为称赞,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之才"。从此也可见李校长识人的才能。

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左右是平坦的稻田,春天来临之际,蛙声不断,这蛙声激发了少年毛泽东追求真理的决心,于是写下了《咏蛙》这首七言绝句。

全诗是: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阴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通过描写青蛙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伟大理想。前两句是描写青蛙独自蹲坐在池塘边,好似一只猛,正在浓密的树阴下休养生息。

"独坐池塘如虎踞"字面上写的是青蛙,实质上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写照,这些青少年中主要包括作者自己。也可理解为毛泽东以青蛙自喻。

"绿阴树下养精神",表面描写青蛙在"养精神",实际是作者在这所学校期间蓄备知识。毛泽东在这个学校里学习期间,阅读了不少中外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并在傍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时局,畅谈理想,发表自己昐望祖国强大的迫切心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在池塘这个水国里,一旦春天来临,首先大声呼叫的自然是青蛙了,青蛙也是池塘呼吁春天来临最早的昆虫。这其中是否包括作者等待时机之意,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世界列强虎视眈眈,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状况,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东方雄狮正在沉睡,一些政治人物沉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将发出怒吼,以唤醒正在沉默的人们为祖国,为民族而英勇奋斗。

这首诗写的是池塘水国,喻的是整个国家。青蛙在池塘里是最霸气的,霸气得没有其它"虫儿"敢于先"作声"。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是对那些富豪的嘲讽和蔑视,又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勇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手隐约含有卓绝领导才能之意。

这首诗读来让人感到气势磅礴,文体华美,朗朗上口。一种伟人的形象突现在读者面前。

在我读过的诗词中沒有读到过比这篇《七律》更加霸气的诗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