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湿气重,怎么排湿?
老话说“湿气重,阳必虚”,是真的吗?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功能。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话说“湿气重,阳必虚”,是真的吗?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功能。
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
没食欲,吃不下饭;
怕冷,手脚冰凉;
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痛经等……
而湿气重也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湿气重是怎么造成的呢?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困脾阳,脾虚失运则生内湿。若脾胃阳气受损,则又会加重湿气。
湿邪是如何伤阳气的?
湿气重的人,身体中的阳气很难被调动起来,因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湿气重的人,通常脾阳运化功能都比较弱,无法运化掉体内多余的水湿。
而脾又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和排湿系统。所以,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口臭口苦、乏力等症状。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阳气不足,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身体内的寒气和湿气也会乘虚而入,从而伤害人体健康。
湿气重,阳必损,要如何理解?
阳气,就像一盏灯,能够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驱走一切黑暗。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阳气不足,那么它就无法驱除身体中的黑暗,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产生“内耗”,也就是所谓的“阳必虚”。
所以,当湿气重的时候,身体中的阳气自然也会受到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感觉到身体乏力、四肢沉重、浑身酸痛、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且还会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即:湿气重——阳气不足——更加湿气重……
排湿气就能通阳气吗?
当然不行。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体内湿气重,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如果身体的阳气充足,那么湿气就会自动被化散掉。因此,排湿气不等于通阳气,但是阳气通却能排湿气。
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养阳气。
如果我们平时经常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比如冰淇淋、雪糕、西瓜等,都会损伤我们的脾胃阳气,从而导致体内湿气加重。
另外,如果长时间过度运动不当导致出汗过多,也会损伤阳气。
中医认为:湿气重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主肌肉四肢,湿气的形成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
如果脾运化功能失常,就容易导致湿气的堆积,从而形成湿浊之气。
如果人体内的湿气过多时,还会影响人体中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功能。如果气机不通,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或气滞血瘀等症出现。
遇到这类问题要如何改善?
首先要知道,造成湿气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所以,改善湿气重的情况,首先要解决脾胃问题。
脾胃虚弱的人,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四肢乏力等症状。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改善脾胃开始。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两种方法来帮助脾胃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健脾可以从改善脾脏的功能入手。而通过运动调理身体也是增强脾脏功能的方法之一。
比如:通过慢跑、散步、瑜伽等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肠胃蠕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祛湿补阳验方,脐疗法。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用它,也可以达到健脾祛湿、升举脾肾阳气的目的。
选用脐疗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升举脾肾之阳的目的。
作为男人为了事业,为了家庭,各种应酬,各种奔波,难免一番成就之时,养生直接被忽略,出现了各种湿气的症状,与朋友们浅谈一下,以下症状已湿气沾身了,需要排湿了。
一、先谈一下什么是湿气?湿气的由来:
湿:是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分为外湿与内湿,外湿是自然界的水汽,如雨、雪,南方潮湿,矿井下潮湿等。内湿是体内的津液(正常的水液),不正化变为浊液(湿气)。
二、湿气是怎么形成的?
1、触冒雨雪,久居湿地:为了工作冒雨雪行进,长期在矿井下,寒湿之邪从皮毛侵入人体,湿邪侵入关节,出现四肢关节疼痛肿胀。
2、饮食肥甘,酗酒不断:肥腻之品最容易化湿,如肥肉、烧烤等,也不要过吃甜食。肥甘之品最容易化湿,脾喜燥恶湿,容易伤脾,困脾,脾运化湿气下降,体内加重湿气产生。酒为湿热之品,酗酒或内生湿热。
3、久病体衰,脾气亏虚:久病体衰,日久耗伤脾气,脾虚亏虚,无以运化津液,津液停聚变为湿。
4、年老体衰,肾阳亏虚: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肾气化水湿功能下降,气化不利,湿气形成。
三、男人有以下症状,已与湿气结缘了:
1、头:头重如裹,也就是感觉头沉,如戴帽子的感觉。头晕、头痛,头部湿疹。
2、面:面部湿疹、痤疮、污垢多。
3、眼:眼眵增多。
4、耳:耳内流脓流水,耳内湿疹。
5、口:流涎。
6、咽喉:咽中异物感,有痰。相当于慢性咽炎。
7、舌苔:舌淡红(白)苔白腻。
8、胸部:湿气阻滞胸部气机,会胸闷不适。
9、腹部:大肚便便、吃饭不香、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泛酸,呕吐粘涎,大便溏泻、下痢脓血粘液,大便粘马桶,小便浑浊、泛酸
10、四肢: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重着,下肢水肿。
11、皮肤:疮疡、湿疹、水泡。
12、脉:细脉。
13、精神:身体困住重,嗜睡。
四、怎么排湿?是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中医治法上有以下排湿方法:
1、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之证。
- 主症: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红(白)苔薄白,脉弱。
- 方药:参苓白术散
-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2、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之证。
- 主症:泛酸嘈杂,脘腹胀满,口臭,胃脘灼热,大便不爽粘腻,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 方药:龙胆泻肝汤
-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黄连清胃丸、栀子金花丸、黄连上清片(丸)、三黄片、一清颗粒。
3、淡渗利湿:适用于脾虚浮肿之证。
- 主症: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口淡无味,面目浮肿,下肢浮肿,舌淡白苔白腻,脉细。
- 方药:五苓散合十皮饮
- 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
4、芳香化湿:适用于夏季暑湿之证,多见于夏季。
- 主症:头身困重,头重如裹,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黄(白)腻,脉濡。
- 方药:藿香正气散
- 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液、胶囊)、香砂平胃颗粒。
5、温阳化湿: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证。
- 主证:脘腹冷痛,腰腹伴晾感,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舌淡白苔白腻,脉弱。
- 方药:理中丸合四神丸
- 中成药:四神丸、参苓白术丸、理中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五子衍宗丸。
7、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侵袭四肢关节之证。
- 主证:四肢关节屈伸不利重着,麻木或者疼痛,颈肩腰腿痛,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 方药:羌活胜湿汤
- 中成药: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丸、风湿定胶囊、舒筋丸、防风通胜丸、九味羌活颗粒。
五、祛湿养生花茶送给朋友们:
(1)、清热降脂茶
金银花、荷叶、贡菊花、加水500ml,文火熬开,代茶饮。
适用于咽喉肿痛,急、慢性咽喉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高脂血症者。
(2)、荷叶山楂饮:
荷叶、山楂、泽泻,加水500ml,文火熬开,代茶饮。
适用于形体肥胖,过食肥甘厚味者。
以上药物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
(3)、健脾祛湿粥:
薏苡仁100g、莲子(去芯)50g、赤小豆50g、红枣10枚、白砂糖20g。
将薏米、赤小豆、莲子洗净提前泡发(两个小时)。泡好的薏米和赤小豆放入锅中,大火煮开。等汤煮沸后,加入红枣。小火慢炖,至赤小豆、莲子、薏苡仁微开花熟软,放入白沙糖即可食用。
六、祛湿养生更重要:
1、少居潮湿之地,别冒雨涉水工作,夏季少开空调,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免湿邪侵袭。
2、少食肥甘厚味,别酗酒,少喝生冷饮料,以免内生湿气。
3、经常锻炼身体,运动助阳,脾阳旺盛,运化水湿功能增强,湿无内生。
4、可以食用养生粥,见上方。
5、艾灸脾腧、肾腧、气海、关元、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具有祛湿功效。
以上浅谈湿气的由来与症状,调理与养生,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远离湿气,健康自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