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何断言魏国要亡?

首先,孙权啥时候也没断言过魏国要亡。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

首先,孙权啥时候也没断言过魏国要亡。

曹丕当上皇帝时,孙权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巴结曹魏,不仅把于禁送了回去,同时还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吴王”。

在这种情况下,依照孙权的德行,他哪里敢妄言魏国会不会亡?

不过,对于曹丕登基后重用贾诩这件事,孙权确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更准确的说,是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什么态度呢?在孙权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当众“笑之”。

“昔魏文帝(指曹丕)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荀勖别传》

这段记载,出自《晋书》,乃是西晋开国功臣荀勖,在某次和晋武帝司马炎对话时,所谈到的内容。

大致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说,就是孙权在得知曹丕刚一登基,就任用贾诩为三公后,当着众人的面就笑了出来。

你看,孙权只是笑了笑而已,但他可绝对没有说什么魏国要亡,他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操心操心当时自己的东吴该怎么办呢。

当然,孙权这个笑,也是“意味悠长”。

可以肯定的是,孙权的笑,肯定不是“赞许”、“支持”之类的笑,必然是不屑一顾,或者不认同之类轻视的笑。

总之就是,孙权认为曹丕这件事做的十分不妥当,所以觉得可笑。

但还是那句话,孙权真没有仅凭贾诩担任三公,就说魏国会亡是举动或者话语,至少在史料上,没有记载。

所以,建议提问题时,先确认下是不是和有没有,不要发明历史。

那么话说回来了,孙权在当时,为何会对曹丕任用贾诩担任三公这件事,表现出这种感觉可笑的态度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大致了解下贾诩这个人。

贾诩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上,若是论聪明,他要说第二,基本上没人敢说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聪明,且结局完美。

完美到什么地步呢?他一生辅佐了好几个人,被他辅佐的,几乎个个完蛋,唯独他,落了个独善其身,活到七十七岁,还位列三公。

这个结局,放眼整个三国,能与之相比的也不多。

但贾诩的名声一向不太好,历来也有“毒士”之称,之所以得到了这么一个绰号,实在是与他干的事,都不怎么光明正大有关。

当初,董卓被杀前,贾诩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一名校尉,与李傕、郭汜皆是同僚,到了董卓被杀,王允要清算董卓余党时,贾诩敏锐的抓住了一次扬名天下的机会。

怎么回事呢?当时,王允有意对西凉军动手,因此李傕、郭汜等人就惶惶不安,纷纷准备弃军逃走,关键时刻,贾诩拦住了他们。

拦住他们后,贾诩就建议说,如今天下大乱,一旦逃走,随便一个小官就能杀了他们,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打出为董公报仇的旗号,收拢溃兵,反攻长安。

如果成,那么就荣华富贵,真要不成,再逃走不迟。

而李傕、郭汜等人一听,是个不错的主意,反正情况已经这样了,倒不如赌一把,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随后,在贾诩的策划下,轰轰烈烈开始往长安攻去。

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到了长安时,这帮人居然纠集了大约十万兵力。

之后,长安城被攻破,李傕、郭汜大开杀戒,司徒王允也死在这场混乱之中,总之,长安城一片血雨腥风。

而最终,长安城被李傕、郭汜掌控。

正是通过这件事,让贾诩在当时声名鹊起,毕竟当时西凉军几乎已经换成了案板上的鱼肉,谁曾想居然让贾诩的一条反攻长安的计谋给救活了。

所以由此可见,贾诩这个人,脑子真的好使。

当然,也正是他的这条计谋,导致了长安城的血雨腥风,无数人因此而丧生,而这就是贾诩被诟病的第一点。

在此之后,贾诩几经辗转,又投奔至宛城张绣门下。

投奔张绣后,贾诩献计,建议张绣与刘表联合,得到了张绣的认可,而联合之后,曹操就不乐意了,马上就发兵来打。

同样还是贾诩,靠着算无遗策的本事,谋了曹操好几把,以至于曹操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

就连曹操,若不是跑得快,估计当时也够呛。

这便是曹操人生中经历的数次惨败里,相当惨的那次宛城之战,而背后出谋划策,让曹操如此狼狈的,正是贾诩。

由此可见,贾诩之计谋,不可谓不毒辣。

而这还不算最高明的,最高明的,是贾诩在关键时刻,高屋建瓴的分析对了形势,最终说服张绣,一统投奔了曹操。

弄死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居然还能让曹操接纳,甚至见面时还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使吾信重天下者,子也”,不得不说,贾诩对于人心的把握和了解,已经到了极其高明的地步。

而在曹操麾下,最能展现贾诩能力的,莫过于渭南之战中,他设计离间韩遂、马超那次。

渭南之战,曹操对阵马超韩遂联军,期间曹操占居下风,被马超压着打,关键时刻,还是贾诩出手,使出一招离间计,破坏了韩遂马超之间的稳定关系,最终帮助曹操获得胜利。

而通过这个例子,更能说明,贾诩对于人心的把握,真的是到了极致。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虽说计谋确实起到了作用,但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走光明正道,而是使用的阴谋诡计。

这还不算完,前文讲到,当初贾诩以一招反攻长安的计谋,帮助西凉军以及李傕、郭汜起死回生,但是,也是他这条计谋,造成了长安城内的生灵涂炭。

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他背上不少骂名了。

同时,从贾诩之后投奔张绣,继而又帮助张绣对抗曹操,又说服张绣投奔曹操,更让世人认为,他是一个只讲利益,而毫无立场的人。

总之就是,贾诩能力是有,并且不低,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讲,他的操行、品德,乃至名声太差。

而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了三公呢?

什么叫做三公?三国时期的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官职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担任此官职的标准。

什么标准呢?一句话,叫“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

意思就是说,凡是担任三公其中任何一个职位的人,首先第一点,就是道德操行要好,不能有道德上的瑕疵。

哪怕是这个人没有为官的能力,但只要名声好,操行好,就可以当三公。

看似有点虚伪,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是如此,因此,即便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但在朝廷里担任三公的,都起码还有点范儿。

要么出身名门,要么品德说得过去,总之就是都是当时的名士。

就连蜀汉,在刘备登基称帝后,都用了许靖这个没啥能力,但却名声极好的人来担任司徒位列三公,为何这样,目的不就是有个好名声嘛。

但反观贾诩,他的名声可不怎么好,而让这样的人担任三公,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这就是孙权为何在听说曹丕任命贾诩这号人担任三公时,发笑的原因,其实说白了就是,孙权认为贾诩“德不配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孙权发笑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得说到曹丕是如何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了。

当初,曹操已至暮年,依旧没有确立究竟让谁来继承家业,而当时竞争优势最大的,一个是曹丕,另一个则是曹植。

并且,当时曹植名声极好,也很得曹操喜爱,大有继承家业之意。

而对于这种情况,曹丕自然不甘心,所以,他思来想去,就找到了贾诩,希望贾诩能给他出个主意。

那么贾诩给曹丕出主意了吗?自然是出了。

具体的主意,就是交代曹丕,保持低调,做好分内的事情,同时不要干违背孝道之事,总之就是闷头发展,不要太张扬。

对此,曹丕是言听计从,果然,他就逐渐获得了曹操的喜爱。

不仅如此,某次,曹操召见贾诩,期间就问关于立嗣的事情,而那会,曹丕和曹植正斗得火热,曹操也是想听听贾诩支持谁继承家业。

而对于曹操的问询,贾诩则回答了一句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话。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三国志》

啥意思呢?曹操问贾诩,该立谁,而贾诩不说话,曹操就好奇他为何不说,而贾诩回答,自己在想事儿,什么事儿呢?即袁绍和刘表父子之间发生的事儿。

袁绍和刘表二人,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俩皆是因为没有立长子,导致最终一塌糊涂,甚至被灭族。

而贾诩就是通过这句话,来侧面提醒曹操,应立长子,即曹丕。

所以,明白过来的曹操哈哈大笑,最终,曹丕被立为嗣子,而在这其中,贾诩就有了“拥立”之功。

正因为如此,曹丕在登基称帝之后,第一时间,就拜贾诩为太尉,也算是报恩之举。

单从情谊上来讲,你帮我成为太子,最终登基,那么我封你为三公,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里面问题大了。

贾诩的名声不好,曹丕不可能不知道,因此,对于贾诩适不适合当三公,曹丕也是一清二楚。

但他为了报恩,依旧不管不顾,也不考虑朝局、舆论的影响,强行把贾诩推了上去,这叫什么,这叫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就算你曹丕想提拔贾诩,也不用这么操之过急吧,至少慢慢来,把影响降到最低再说。

但是曹丕没有这么做,第一时间就拜贾诩为太尉,这种明显不是成熟政治家应有的做法,确实让人感到可笑。

因此,孙权发笑,就是在笑曹丕手段幼稚。

还有一个让孙权发笑的原因,是发生在这件事之外的一个故事。

其实最开始,曹丕选定的太尉人选,并不是贾诩,而是另有其人。

谁呢?正是大名鼎鼎的东汉末年名臣,名士杨修的父亲,并且曾在东汉朝廷担任过三公职务的杨彪。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其曾祖、祖父,乃至他的父亲,均在东汉朝廷里,担任过太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到了杨彪这一代,其家族是“四世四公”,这可要比袁绍的四世三公还要厉害点。

并且,杨氏一门,历来以忠直而闻名,史料上甚至用“海内所瞻”来形容杨家的好名声。

另外,不管是在董卓入主长安时期,还是在郭汜、李傕掌控长安时,杨彪始终不屈其节,忠心保护汉献帝,甚至几度差点被害,但始终不屈不挠。

而这些事迹,都为杨彪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甚至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期间,杨彪同样丝毫不对其献媚,期间坚持立场,多次惹恼曹操,以至于曹操起了杀心。

但还是考虑到杨彪名扬天下,杀了他怕是被天下人指责,故而只能将其释放。

到了后期,杨彪就开始装病不上朝,但等到曹丕篡汉,正式登基的时候,需要任命太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彪。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杨彪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简直是道德楷模。

所以,曹丕诚心诚意的派人去请杨彪出任为官,但结果,杨彪当即就表示,自己是绝无可能出任这个太尉的。

换而言之,就是杨彪拒绝了曹丕。

而对于杨彪的拒绝,曹丕也很是无奈,他老爹都不敢杀的人,他更不敢杀,所以,又请了几次后,见杨彪态度坚决,只得作罢。

在此之后,曹丕就拜了贾诩为太尉,顶替了杨彪的名额。

但这么一来,就让人感受出差距了,杨彪是什么人,他什么道德水平,那算是当时活着的典范啊,属于那种人人尊敬的存在。

但反观贾诩,又是个什么道德水平,而二人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正是因为曹丕前后选的人道德水平差距太大,故而,才会让孙权发笑,他笑曹丕,兴师动众的请杨彪,结果人家不给面子,回头却找了一个差距如此之大的贾诩来当太尉。

如此荒唐,怎能不笑?

这便是孙权在得知曹丕登基后,任命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时,为何会发笑的原因所在,总结一下就是:

第一,贾诩“德不配位”,曹丕胡乱任命,让孙权感到可笑;

第二,曹丕一上台就忙着报恩,不顾及影响,手段幼稚让孙权觉得可笑;

第三,则是前后找的太尉人选差距太大,且杨彪让曹丕吃了瘪,更让孙权认为可笑。

但话说回来,孙权这种笑,也只是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打不过你,就从别的方面嘲笑你,反正心里得到了满足,而这也确实相当符合孙权的风格。




事实上,在得知曹丕封赏贾诩为三公后,孙权之所以会断言魏国要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懂了几个。

贾诩被封为三公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贾诩不陌生,因为贾诩之谋,堪称一绝,不少英雄好汉都栽在了贾诩手中,以至于不少人戏称,贾诩乃是三国第一毒士!

一开始的时候,贾诩只是董卓手下不出名的谋士,但随着董卓的去世,天下逐渐陷入大乱,贾诩越发出名了起来。当时王允干掉了董卓,又迟迟不赦免西凉军,搞得西凉军众人人心惶惶,李傕郭汜等人都想要弃军而逃,但是贾诩却认为,一旦大家分散逃离,最终肯定会被王允一网打尽,与其如此,不如大家团结在一起,进攻长安,击败王允,这样才能活下去。最终,李傕郭汜等人被贾诩说服,开始起兵进攻长安,并成功击败王允,掌控了汉献帝。

经此一战,贾诩声名鹊起,谁也没有想到,原本都要土崩瓦解的西凉军,竟然被贾诩的一条进攻长安之计,给救活了。而在此之后的对阵曹操,贾诩更是奇谋百出,将曹操打得非常狼狈!

曹操是多么厉害的人大家是知道的,然而在和张绣的作战过程中,曹操却吃了好几次大亏,而张绣的背后参谋,便是贾诩!宛城一战,曹操几乎吃定了张绣,甚至还光明正大的霸占了张绣的婶婶,结果在贾诩的计谋之下,曹操直接被打成了光杆司令,他的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大将典韦,最终都亡于贾诩之计,可见贾诩计谋的毒辣!

渭水之战,贾诩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他计谋的毒辣。当时曹操面对马超韩遂联军,几乎没有什么胜算,甚至于他自己还多次被马超吊打,结果贾诩出手,直接以一手毒计离间了韩遂和马超的关系,帮助曹操成功击败马超,令天下大惊。自此,贾诩天下第一毒士的名号算是坐实了,他直接可以和郭嘉、诸葛亮等大才平起平坐了!

贾诩在对敌作战过程中,计谋堪称一绝,而除了对敌,在对内过程中,贾诩的才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曹丕和曹植在竞争太子之位,曹植表现得非常不错,这引起了曹丕的担忧,于是曹丕向贾诩请教,该如何做才能击败曹植,赢得曹操的欢心,结果贾诩给出的计谋简单得令众人惊讶。

《三国志》: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百般钻营,结果最终被人拆穿,遭到曹操的厌恶,而曹丕在贾诩的建议下,勤勤恳恳,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反而赢得了曹操的欢心。最终贾诩又以袁绍继承人之事提醒曹操,成功地帮助曹丕夺得了太子之位,可见贾诩的厉害。

可以说,贾诩是当时天下最顶级的谋士,也是对曹丕颇有帮助的一位谋士,曹丕上位以后,封赏贾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当孙权得知曹丕将贾诩封为太尉,位列三公时,却断言曹魏要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荀勖别传》: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事实上,孙权在得知贾诩被封为三公时,之所以会大笑,断言曹魏将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贾诩德不配位

通观贾诩的经历以及成绩,他确实非常有能力,但三公之位,乃是给德高望重、德行俱佳的人准备的,而贾诩在德行上,其实并不是非常到位!

贾诩之所以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重点就在于这个“毒”字,这个字体现了贾诩的德行不佳!董卓本就是乱臣贼子,西凉军的李傕郭汜等人本就是遭到朝廷唾弃的人物,然而贾诩却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进攻长安,更是帮助他们胁迫汉献帝,这种行为就是对大汉的不忠!渭水之战,贾诩一手离间计,虽然成功地帮助曹操击败了马超,但是他的这种计谋其实并不被众人认可,因为这种操弄人心的手段太可怕了。

除了对大汉不忠,擅长操弄人心,德行不佳,贾诩对曹家还做出过巨大的伤害。当年宛城之战,贾诩献计张绣,夜袭曹营,将曹操打得狼狈不堪,并成功击杀了曹昂、曹安民、典韦等人,这对曹魏的伤害非常大!典韦被立为曹魏忠义的典范,一直受人敬仰,曹安民是曹丕的亲戚,曹昂更是曹丕的大哥,在这种情况下,贾诩几乎算是曹魏的大敌了。即便曹丕大度,能够放下成见重用贾诩,但将贾诩封赏为三公中的太尉,也着实不妥!

让贾诩这种人德行不佳,与曹家有大仇的人当了曹魏的三公,让天下人怎么看?让死去的曹昂怎么看?很明显曹丕的做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贾诩德不配位,所以孙权才笑言,曹魏将亡!

二、曹丕用人的短板

贾诩德不配位,然而曹丕将其封赏为三公,这其实反应了曹丕的用人短板!

一方面,贾诩在曹丕的成功之路上出力极大,要不是他,曹丕都不一定能够当上魏王,曹丕如此重用他,而这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他用人看重私情,因私废公。这种观念形成扩散以后,将会非常影响曹魏的风气!所谓上行下效,曹丕这个魏王都这么干,都这么因私废公,那底下人有样学样,也这么干,魏国岂能安生?

另一方面,贾诩的能力虽强,但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这种人其实并不值得曹丕如此去笼络!贾诩这个人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并非曹操旧臣,且曾经重创曹操,所以虽然曹操看中他,但他在曹魏其实采用的是一种自保策略,那便是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连他的子女婚嫁都不攀结权贵。这种行为虽然受到众人的推崇,但这也使得贾诩失去了自己的权力网络!

权力这玩意儿,并非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不去好好经营,权力就是一场空。贾诩在曹魏虽然身居高位,且受到曹操的器重,但若他自己不会结交、巩固自己的权力圈子,那么他自己就没有权力网络,一旦曹操去世,他就失去了价值。贾诩低调自保,不和其他人结交,失去了自己的权力圈子,这其实就失去了笼络价值,只需要上位者的一句话,贾诩就会被干掉,这种人根本不值得用三公之位去笼络,而曹丕却看不到这一点,放着其他大臣不笼络,反而让贾诩做了太尉,这就是他用人手段的失误!

说白了,孙权正是看到曹丕不会用官位笼络人心,反而因私废公,引起不好的风气,所以才会笑言曹魏将亡!

三、曹丕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曹丕为了篡汉自立,和世家大族妥协了不少,貌似曹丕和世家大族打成了一块儿,但从贾诩当三公这事儿来看,其实曹丕和世家大族的矛盾并不小!

事实上,曹丕一开始并不是打算封赏贾诩为太尉的,他真正的人选乃是杨彪!杨氏家族五世三公,是汉朝的名门望族,杨彪本人在汉朝就做过三公,名望德行都是上上选,与他结好,将会非常有利于曹丕的统治,所以曹丕一开始是想封赏杨彪为太尉的。然而曹丕有此想法,杨彪却无此打算,当曹丕派人去杨彪家宣旨时,杨彪直接反对并抗旨,令众人大跌眼镜,之后曹丕封才赏贾诩为太尉。估计这也是曹丕的恶趣味,杨彪你不是不接旨吗?那曹丕就封赏贾诩,气死你!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曹丕和当时的那些世家大族并非一团和气!诚然,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让渡了不少的权力,但这事也就仅此而已,世家大族想要更多权力,曹丕不肯给予,于是双方一直在暗地里斗争,杨氏这样的大族带头明面上抗旨,不配合曹丕,可见背后和曹丕作对的世家大族有多么的厉害!

当时的曹魏,虽然号称是曹家的天下,可就算是曹操这样的猛人,也没办法将那些世家大族彻底打趴下,曹丕要想治理好曹魏,将曹魏做大做强,还是得依靠这些世家大族!没有这些人的配合,曹丕不可能一统天下!也正是因为曹丕和那些世家大族不和,所以孙权才会笑言曹魏将亡!事实上,当曹丕曹睿死后,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击败曹爽,掌控曹魏大权,司马家族之所以最终能够篡夺曹魏天下,正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家不过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而已!

结语

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原因很简单!一、贾诩德不配位;二、曹丕在此事上暴露了他的用人短板,极有可能给曹魏带来巨大伤害;三、曹丕封赏贾诩之事,暴露了他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孙权看破了曹魏的权力斗争!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加《三国志》《魏略》《荀勖别传》)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