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胃不好?怎样养好脾胃?
脾胃不好一般有以下4种表现:1、食欲不佳,消化不良;2、胃胀,腹泻,胃部疼痛;3、排便困难,或者容易粘马桶;4、睡眠质量不好,脸色差。养好脾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饮食方面:首先要减少高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其次是控制进食量,如果经常出现胃胀的情况,可以每顿饭保持在七分饱左右,别吃太撑;最后就是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
脾胃不好一般有以下4种表现:
1、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2、胃胀,腹泻,胃部疼痛;
3、排便困难,或者容易粘马桶;
4、睡眠质量不好,脸色差。
养好脾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饮食方面:
首先要减少高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其次是控制进食量,如果经常出现胃胀的情况,可以每顿饭保持在七分饱左右,别吃太撑;最后就是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
2、运动方面:
对于消化不良或者经常便秘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后适当散散步,或者靠墙站立一段时间,促进消化和吸收。
3、戒烟戒酒
烟酒对身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尽量戒掉烟酒。
4、定期体检
要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如今脾胃不好的人这么多?细解脾胃不好的五大原因,并调理脾胃不好常见的12个方法。
为啥当今脾胃不好的人这么多?
脾胃健康和脾胃不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从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里的论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乃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奠定了“脾胃乃后天之本”的地位。
而脾胃不好之脾胃证,又是一组能够比较集中反映脾胃虚内环境各种生理功能不足的综合症候群,可散见于多种疾病、多系统疾病之中。
可是,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经济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脾胃不好治脾胃证的疾病谱也出现了比古代或过往不同的变化。
比如以前以传染病(任何一个中医流派的产生大多和那个年代社会性的传染病有关,包括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李东垣时期的脾胃、朱丹溪时期的滋阴、叶天士时期的温病等)减少而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以外感外邪为主的致病因素演变为如今的内邪致病占主导因素,其中精神和情绪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造成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以脾胃功能紊乱导致的脾胃不好疾病主要以内环境引起。
具体分析来说,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异常、滥用药物和湿邪是损伤脾胃、造成脾胃不好的常见和主要的诱因。
其中饮食不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如今人们无辣不欢,无肉不欢成为饮食常态。食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壅积在体内,损伤了脾胃功能,不但不能生精化气,增强体质,反而成为祸害。其二是恣食生冷之品,如今人们冰啤酒、冷饮、空调房等无凉不欢,也会损伤脾胃。
再者就是劳倦过度,加班熬夜成常态,为家庭、为事业打拼,以健康换生存和金钱,导致脾胃不和,随之带来诸多脏腑功能不调。这可从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里的记载“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
情志不畅,也是脾胃不和的原因,忧思过度、情绪暴躁、抑郁等心理障碍,也会诱发脾胃不和。
滥用药物导致的脾胃不好,其中以苦寒药物和化学药物为最。根据李东垣“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的论述,以过用苦寒中药易伤脾胃的脾胃不和证。比如有研究者用利血平药物模拟了脾胃不好的动物模型,出现了体重减轻、腹泻、耐寒力差等脾虚泄泻类似的症状,且证明健脾的中药能改善药物所致的脾胃不和症状。
指的注意的是更多的人脾胃不好是符合因素导致的,既有饮食不节(包含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和恣食生冷之品两个因素),又有劳倦过度,还有情志不佳,更有苦寒药物伤脾胃,也有好吃懒动的素体脾虚这些因素。
那如果脾胃不好该如何调理呢?
请接着往下看——
脾胃不好如何调养:健脾养胃十二法
脾胃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不管是外感或者内伤,都可以累及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治疗时必须先顾及脾胃,扶正方能祛邪。
就像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所说:“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
而脾胃病的证候繁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列出十二种常见脾胃证治方法,希望能对脾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1.健脾益气法:
本方法适用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忧思过度,久病脾气受损,大致的运化物理,水谷精微不能敷布之证。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无华,肌肉消瘦,唇蛋白,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象缓弱。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茯苓、扁豆、砂仁、薏苡仁、甘草、大枣组成。
2.温蕴中阳法:
本法适用于素体虚弱,脾胃阳不足寒自内生或过食生冷之品,湿聚寒盛之证。
症见:饮食无味,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饭后脘腹胀痛或呃逆,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小便清溲,或出尿少浮肿,如果是女性的话可见白带多而清稀,舌淡嫩苔白滑,脉沉细或虚缓。
治疗方剂可用附子理中汤加味,组方由附子、肉桂、干姜、良姜、肉豆蔻、白蔻仁、砂仁、乌药、吴茱萸、川椒、补骨脂组成。白带多的加入仓白术、山药、煅牡蛎;脘腹痛严重的加延胡索;浮肿的加茯苓、大腹皮。
3.益气升阳法:
本法适用于脾胃阴气衰微,中气下陷,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之证。
症见:头晕目眩,言语低怯,自汗,食入则胀,脘腹重坠,动则尤甚,便已频频,形体消瘦,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舌质淡胖苔白,脉濡弱。
治疗方剂可用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组方由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甘草。脘腹胀严重的重用节课,效果更好。
4.温中化湿法:
本法适用于湿邪犯脾之证。
湿为阴邪,伤其阳,阳虚生寒,湿与寒相合困脾。
症见:脘闷腹胀,口淡纳减,恶心欲吐,腹痛便溏,身重或肿,头重如裹,面色晦黄,舌苔白腻质淡胖,脉濡缓或迟缓。
治疗方剂用胃苓汤加减,组方由苍术、白术、桂枝、茯苓、厚朴、猪苓、泽泻、陈皮、半夏、薏苡仁、佩兰组成。
5.清热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胃燥过盛,湿邪侵入胃,与胃之燥热相搏而成湿热之证。
症见:脘腹痞闷,恶心呕逆,口甜或苦,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溏或不爽,或面目皮肤发黄,或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方剂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组方由茵陈、黄芩、黄连、石菖蒲、滑石、木通、苍术、白蔻仁、薄荷、藿香、佩兰、扁豆、薏苡仁等组成。
6.益气摄血法:
本法适用于过度忧思伤脾之证。
我们知道“脾统血,脾虚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因而脱陷妄行”。
症见:便血,尿血,肌衄,月经过多,崩漏,食欲不振,神疲体倦,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萎黄或苍白,舌质淡,脉沉细。
治疗方剂用归脾汤加减,组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龙眼肉、酸枣仁、远志、阿胶、木香组成。火旺者,加栀子;火衰者,加肉桂、丹皮。
7.养阴润燥法:
本法适用于饮食不节,或久病脾胃虚弱,不能化生精微,阴津来源不足之证。
症见:低热消瘦,腹胀纳差,口干唇燥,大便秘结,手足心热,甚则毛发脱落,舌苔白干或薄黄,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疗方剂用自拟益血养阴汤,组方由当归、白芍、生地、沙参、女贞子、山药、扁豆、莲子、白术、大枣、阿胶组成。
大便干结甚者,加麻仁;腹胀纳差者,加谷芽、麦芽、神曲。
8.温胃散寒法:
本法适于素体阳虚,过食生冷或外界寒邪直中胃腑之证。
症见:胃脘冷痛绵绵,甚则拘急剧痛,遇冷加重,得温则舒,口吐清水或食入即吐,肠鸣漉漉,舌淡苔白,脉弦或迟。
治疗方剂用厚朴温中汤加减,组方由厚朴、吴茱萸、白术、干姜、丁香、高良姜、草果、延胡索等组成。
9.清胃泻火法:
本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化火,横逆犯胃,或热邪直中胃腑之证。
症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发热烦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口臭齿衄或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治疗方剂可用清胃散加减,组方由黄连、生地、丹皮、石膏、天花粉、栀子、知母、竹茹组成。
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
10.养阴清热法:
本法适用于饮食不节或久病耗伤津液,肝郁化火犯胃,火盛伤津,胃失濡养之证。
症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胃脘虚痞绵绵而痛,或有烧灼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方剂用养胃汤加减,组方由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扁豆、生地、元参、谷芽、梗米、甘草组成。
11.舒肝和胃法:
本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之证。
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则舒,食欲减退,怒则加重,舌苔薄白,脉沉弦。
治疗方剂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组方由柴胡、白芍、枳实、香附、川芎、川楝子、厚朴、陈皮、延胡索、佛手、半夏、麦芽组成。
12.活血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日久而引起气滞血瘀之证。
症见:胃脘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疗方剂用失笑散加味,组方由蒲黄、五灵脂、当归、白芍、橘叶、郁金、丹参、甘草组成。
便黑者,加白及粉、三七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治疗脾胃不好的关键在于把握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对矛盾。
调理脾胃纳与化的失常是治疗脾胃证与其它病证的主要措施。
脾胃升降失职,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
脾湿胃燥,脾多湿病胃多燥病,治脾用湿燥,治胃用柔润。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喜补勿滞,胃以通为贵。
所以治脾胃证,“通补则宜,守补则错”,“补药必佐宣通”,只有这样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调理效果。
但愿上述的这些方法对脾胃不好的人有所帮助。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