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汉代起不用儒家,而是用道家,那老子就是圣人,那中国会怎样?
浏览了一下几个回答,多数答主对老子思想的理解片面。我只想说:如果从汉代开始,能像尊崇“儒术”那样尊崇老子之道,推崇道家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有列强的存在,不可能有漂亮国霸权的存在,不可能有邪恶的近邻日本(罗素说的,不是我说的)的存在!为什么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经过杂揉和不断改造的儒家思想大行其道,而最具民主、自由、科学精神的道家思想(李约瑟说的)却被冷落一旁?严复的结论道出了玄机:道家思想适合民主国家,而君主国家只能选择儒术
浏览了一下几个回答,多数答主对老子思想的理解片面。我只想说:如果从汉代开始,能像尊崇“儒术”那样尊崇老子之道,推崇道家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有列强的存在,不可能有漂亮国霸权的存在,不可能有邪恶的近邻日本(罗素说的,不是我说的)的存在!
为什么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经过杂揉和不断改造的儒家思想大行其道,而最具民主、自由、科学精神的道家思想(李约瑟说的)却被冷落一旁?严复的结论道出了玄机:道家思想适合民主国家,而君主国家只能选择儒术。
但是,为什么多数的国人误解、曲解老子和道家思想?第一,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云亦云地意淫老子思想的现象普遍而严重的存在。第二,几千年“皇权文化+不断改造的儒术”舆论场的政治操弄,最后,正面回答为什么奉行老子之道能够强大的原因。
于是,老子思想被推向复古、反智、出世等人类文明进步的对立面。
下面就上述三个问题简要回答,尽量压缩篇幅。
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云亦云地意淫老子思想的现象普遍而严重的存在,造成老子思想被严重歪曲。
谈论老子及其思想的,多数都是跟风吃瓜,人云亦云,即便偶尔提到老子的思想主旨,也是肢解意淫。首先要对老子思想进行一些正本清源。
1、道法自然。道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地万物以及一切人文成果,政治的法律伦理的都出自道。但强大如斯的道,依然要以自然为法则,这个自然不是生态学意义上的自然或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道法自然就是道“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能为”,即大道以万物包括人类的自然属性为法则,用在人类社会,就是权力者尊重个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即是自由。
2、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法自然”的衍生物,是针对权力与百姓的关系而言的,简言之就是限权,即是权力不强制,不干预,不侵夺百姓,“不以兵强天下”而与民争利。而不是程颢程颐曲解的“窃弄闔辟”的思想游戏,也不是朱熹曲解的“全无事事”。
而“无不为”才是针对百姓的,这是对统治者提出的治道,是有道统治者“爱民治国”“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必然遵循,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只要“我(统治者)”为百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辅助”百姓而不“主宰”百姓,不强制不干预百姓的自由发展、自主创造,就能实现天下百姓的“无不为”,即自我发展实现富裕、公平,风气纯正之目的。
3、柔弱与不争。柔弱特指权力对百姓的管理是“辅助”的而不是主宰的,即“长而不宰”,不主宰不强制就是柔弱。因为“弱者道之用”,道对万物的作用是辅助而不主宰,统治者为道,就应该弱化权力,宽待百姓,不与百姓相争。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同样是为道的圣人,甘居天下百姓之后而不与民争。
不争绝不是要百姓与世无争,那是宗教教义,是世俗意义上的修身文化,不是老子之道。老子的不争,是要求权力不与民争利,这是统治者“知其雄守其雌”的权力处下,百姓自由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为上的有道特征。
4、“复古”“愚民”与“出世”。很多人认为老子是出世的,是反智的,是复古倒退的,是愚民政策的老祖宗,比如范文澜就说:老子比孔子还反动,孔子要复古倒退道西周,老子要复到太古。那么老子真的像一些人理解的那么不堪吗?
所谓复古,指的是“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被严重曲解的思想,王弼说的好:这是老子对理想社会的假设,即便是小的国家都希望实现“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大国之君为何不能让百姓自由发展而获得美好生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说民众之间不走动,而是说社会和平,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争导致的背井离乡。
所谓“愚民”“反智”与“出世”。老子只有“愚君”思想而没有“愚民”思想。“我愚人之心也”“我独若愚”说的是为道的圣人,只有统治者“不以智治国”的“素朴愚钝”,才能给百姓以相应的自由权利。
老子每一有个章节不提限权而无为,简政而宽民,要“爱民治国”,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清静无为,这跟出世有什么关系?
此问题,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下面简述第二个问题。
几千年“皇权文化+不断改造的儒术”舆论场的政治操弄,造成道家思想被边缘化。
儒家思想有一个长期的不断改造发展的过程,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吃香,在鲁国受打压,无奈到中原传道14年又处处碰壁,“累累乎若丧家之狗”,终不能得志于天下,这是事实,无需赘言。
但为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历代大儒都做了努力,大的改造有四次,一次是荀子将天道思想引入儒家,荀子是黄老道大学“稷下学宫”的三任祭酒(校长),深受老子思想影响,能培养出李斯韩非子两个法家人物,足证荀子的道法思想。
第二次改造就是题主所说的汉武帝时期。武帝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郡国势力坐大,朝廷受威胁。另一个就是北方虎视眈眈的匈奴随时可能的进犯。针对这两大难题提出对策并实施的是主父偃,而主父偃不是儒生,用朱熹的话说就是,法家、纵横家、阴阳家等都是术数家,都属于道家的阵营。
而董仲舒的把地方权力收归朝廷的中央集权建议,纯粹是法家思想。就是说汉代的儒术是杂揉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后,加披一件冠冕堂皇的儒家外衣,而非真的要实行儒术治理,这一点汉武帝最清楚。以武帝的兄弟刘德为例,刘德建议武帝实行儒术要“实事求是”不能搞大杂烩,结果被武帝一顿奚落,大意是说,你想做仁义之君的商汤、周文王吗?你这个书呆子啊,那是治不了家国天下的。
汉武帝祭出儒术大旗,当然要的是顺手的工具,如此一来,上下尊卑等级秩序得以确立,就可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非功罪由天自定。对于汉武帝而言,儒术只是个美丽的装饰,道法才是核心,权谋才是软实力,强权才是硬道理。
汉武帝以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不断被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实质是外儒内法,名儒实法。
儒家思想的第三次改造在魏晋南北朝,由经学家发起的玄学思潮(周易以及嫁接后的老庄哲学),丰富了儒家的天道思想。第四次改造于两宋,丰富于二程,成就于朱熹,他们将道家思想广泛引入儒家,进行道德神学的嫁接改造,将儒学推向高峰。
从儒学的历次改造来看,老子之道成了儒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然而,出于门户之见的儒家们,尤其是理学家们,鲜有不攻击贬斥老子的。元明清三代理学备受尊崇,就连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出题范围和标准答案,而朱熹反对的,一定会被边缘化,别说道家,就连在唐代之前,地位和影响高于孟子的荀子,就因为他当过黄老道大学的校长,有培养出韩非、李斯两个儒家的叛逆,都被朱熹所贬斥。因此,道家思想被宗教化、谶纬化、妖魔化,就更不在话下了。
为什么奉行老子之道能够强大?
文章太长,不便于继续展开,就借他人之言替我表达吧。
黑格尔: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老子的道文化就是一个可行的世界管理理
念,人类现在所传播的就是这个理念和具体的做法。
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说:“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深根烂掉的大树”;“说道家思想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
黑洞的发现者约翰惠勒:“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只要一部《道德经》足矣,其他典籍都可以烧掉。
漂亮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邓正莱:“《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老子关于天道、自由与无为的思想。”
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以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了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说过,亚当斯密的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源于《老子》的无为而治。
德国全德大学教师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什: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就是老子和庄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漂亮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当人类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以前我曾做过一些专栏,提出过为什么老子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什么我们只看到被宗教、被玄学化了的老子,而看不到主张限权、民主、自由、开放的老子?为什么就在欧洲中心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欧漂亮国家的思想家、科学家能跳出自身的局限,冷静地评价老子?
为什么?还是用中国中西文化第一人的严复的话做个结尾吧:
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历史没有厚此薄彼,最早接受大考的恰恰是道家,只是他们的成绩单不合格,被淘汰了。西汉建立后,改良版的道家被寄予厚望,可它最终还是被汉武帝扔进了垃圾堆,换成了儒家思想。
主张“道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折腾、清静无为的道家为何不受待见呢?儒家思想究竟有什么高明之处,以至于汉武帝将它“变废为宝”了呢?
以今天我们的视角,百家争鸣最终的成果是“儒法道墨”四大家独领风骚。其实这四大家境遇各不相同,道家和墨家“出道即巅峰”;法家历经二百年修成正果,被誉为唯一“管用”的思想;而儒家则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瓠瓜”,在历史的犄角旮旯蒙尘了三四百年。
我们先说道家最大的一个特点——“简”。
道家的“出道即巅峰”不是因为它的“至繁”,而是“至简”,所以千万别被“道法自然”一棍子打懵了。概括来讲,道家的成功源于两点:一是提供了理想社会的范本,二是提出了至简的行动方案。
- 道家构建的“理想社会”是什么?范本又在哪里呢?
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小国寡民,范本就是原始社会。
老子说,在原始社会人们会打仗吗?会有那么多灾害吗?人与人、国家与国家关系会那么紧张吗?都不会,那时候人们活得很潇洒,饿了伸手摘果子,渴了喝泉水,婚嫁只要对上眼就行,没有彩礼,没有门当户对。
你打了一头野兽不用向头人进贡,种地也不需要向国家纳税,更不需要读书识字、参加公务员考试。
那时人们绝对平等,没人找个理由把你抓起来,关你、打你,甚至杀了你,更没有强制你祖祖辈辈当贱民。
- 道家设计的“行动方案”是什么?人们需要怎么做呢?
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什么都不要做,顺其自然。
老子说,当今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就是统治者瞎折腾,非要搞什么国家、军队、制度,弄得人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行动也不自由了,矛盾冲突也多了。
结果就是,人人争权夺利,国家政法不断,以至于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药方只有一个——无为,什么都不要做,不要国家、不要政府、不要制度,更不要什么阶级,让人民像大自然一样自由生活,所以矛盾就会烟消云散。
高深不?一点不高深;简单不?至简,人人听得懂;做得到不?太容易了,不做就是做。
所以,道家思想大行其道。
可惜的是,道家思想虽然叫得响,却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人们折腾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过去的理想社会根本回不去了。
老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说白了就是生产力落后阶段的自然模式,那时候人口基数小,对资源的需求低,靠那种原始的组织形态就足以支撑人类的发展了。
一个方圆数百公里的地盘只有数百人、数千人,草地、森林、山泽、鸟兽鱼虾足够养活这些人了,族群之间不需要争夺地盘,也不需要生产协作,小国寡民的模式正合适。
可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固定范围内的自然产出不足以支撑了,那就只能扩大地盘,于是矛盾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冲突、战争,部落联盟和国家意志开始出现,只有这种模式才能保证自己的族群不被外来力量所消灭。
基于这个变化,等级分化开始出现,社会治理思想诞生,老子所谓的“瞎折腾”就开始了。
由此可见,折腾并不是“因”,而是“果”,很显然道家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人们在道家思想描绘的理想国里追求了二百年才发现,这玩意不管用唉!
答案就有了,假如道家成为治国理念会怎样?很不怎么样!人类会倒退到原始社会,过茹毛饮血的生活。能实现吗?你说呢?
这就清晰了,不是后人刻意抛弃老子,而是他的道家思想不合时宜,开了历史的倒车。所以它只能蜕变为个人修为的学说,而不能成为指导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
那么,儒家思想呢?
很抱歉,其实儒家跟道家一样,主张的都是“历史倒退论”,墨家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三家的区别在于,墨家主张倒退到“三皇五帝时期”,儒家主张退回到西周早年的“周公礼制社会时期”。
也就是说,都是倒退,这三家吵得面红脖子粗,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
孔子认为,退回到原始社会根本不可行,周公创建的宗法制社会才是最完美的模式,走不下去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礼坏乐崩”,人们的“道德滑坡”了,只要强化教育,这个制度是可以重塑的。
所以,他周游历国,四处奔走呼号,高举“仁”的大旗,企图让社会重回正轨。然而,孔子也犯了一个错误,“礼坏乐崩”它也不是“因”,而是“果”,即周礼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了,从而导致结构性崩塌。
既然是倒退,那么儒家又是怎么成了治国理念了呢?
答案就两个字——变异!直白一点说就是,成了治国理念的儒家思想与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跟一个人有关——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最伟大的儒学家,他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或“董学”。
西汉开国之初,刘邦、吕雉、汉文帝、汉景帝一直采用改良版的道家思想治国——黄老学说,但对这个思想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理念之争一直在悄然进行。
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横空出世。
董仲舒在参加“策问”(人才选拔制度之一)时,向汉武帝提出了著名的“天人三策”,阐述了“统治基础”、“政术”、“天人感应”三大问题。
这些理念被总结为“新儒学”的三大核心思想: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大一统。又在这三大思想的指导下,以孔儒为核心,结合百家学说和先秦六艺,炮制出一整套思想学说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谶纬学说”、“三纲五常”等等。
抛开晦涩难懂的具体内容,我们直接看本质,其实“新儒学”之所以能打动汉武帝,原因只有一个——它成了皇权的吹鼓手。
思想的功效一是得有人“追捧”,二是得有“疗效”,孔儒之所失败,原因就是它既不受统治者待见,又解决不了问题。
被董仲舒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新儒学则不一样,首先它的三大思想符合了皇权的需求,汉武帝立马龙心大悦,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次新儒学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也切合了帝制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历经三四百年终于成了历史舞台的主角。不过请注意,这是一个经过改造了思想,而不是孔儒的原貌。事实上,儒家思想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造之中,比如后来的“程朱理学”、“阳明学说”等等。
正是这种没有停息的吐故纳新,才让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也成了中华文明最光辉灿烂的宝贵遗产。它不是任何一个人单凭个人意志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